焦虑的CMO
-
2022-01-05
崔强
文 | 崔强 崔牛会创始人兼 CEO
“什么是品牌?我感觉越做越迷茫,不知道如何突破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位 SaaS 企业的 CMO 这样对我讲出他的困惑了。刚开始我还没太在意,但是讲的人多了,我突然意识到 CMO 正在进入一个集体焦虑期。2021年最后一天,吴晓波的跨年演讲谈到“新周期”,随着 to B 行业进入新周期,CMO 也同样被带入了新周期。
每年都会和很多 SaaS 企业的 CMO 讨论营销和增长的事,前几年讨论的是如何落地,但今年的讨论让我陷入了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焦虑,一定要找到原因。
人变了,传统的方式正在失效
之前 to B 企业的营销的三板斧,产品、方案和案例。一直在讲一个同样的故事格式和模板:
**企业是优秀的
他们都使用了我们的软件
我们的软件很优秀
这是一个典型的理性故事逻辑,看似很合理,但是经不起推敲,谁说**企业的优秀完全是因为使用了一套软件所致?或许在使用软件之前就已经很优秀呢?在信息不对称时,这个套路很有效,但是在信息足够对称的时候,这个方式也就失效了。
相比产品和方案,客户更喜欢案例化一些,这里面有场景和方法,有一些客户的元素,让客户感受到有故事的元素,有带入感。而产品和方案则完全是生硬的自嗨逻辑。
归根结底是人变了,95后的人群进入职场并逐步成为职场的核心力量,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了。你的产品好,在线时代客户可以所见即所得,随时验证,不需要你来苦口婆心地讲功能点。你的方案优秀,就应该能够经得起挑战,而非只在 PPT 里表现得无所不能。
也就是很多 CMO 把这个故事里的主角写成了企业本身,但其实真正的主角应该是企业客户,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主角不同表达也就完全不同,这也是案例的营销会稍稍好过产品和方案的原因所在。
“讲产品影响客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至少在 to B 领域。”客户首先要的是你如何帮助我,然后才是你是谁。你需要理解客户才能与客户共情,你需要足够专业才能表现出品牌的权威性。
短期增长和长期品牌的博弈
我们总能看到“应该像 CEO 一样去思考”这样的标题,让各种 O 拥有 CEO 的格局和视角。我今天想对 to B 企业的 CEO 们讲“应该像 CMO 一样去思考增长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只能求相对的速度,而不可能去做出绝对的速度。
我们先挼一下这个领域的 CMO 应用的渠道:
线上:搜索引擎的SEM、广告投放、品牌植入、直播培训、邮件营销……
线下:大会赞助、小沙龙活动……
然而,在增长的压力之前,CMO 往往陷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局面。不禁会问一个 CEO 问题,“要长期还是要短期?”
面对这样的问题,CEO 的脑子里可能浮现出来的是,短期要增长,长期要品牌。不是说这两者无法兼得,但平衡好二者之间关系的 CMO 少之又少。为什么我建议 CEO 换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因为换位之后会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一个预算范围之内,如何做出效果,甚至去思考一下动作和路径。
在压力之下,更致命的结果是 CMO 们慢慢开始“正确地做事”,而不是“做正确的事”,一味地为完成 CEO 的要求而追求数字。CMO 大多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愿意长线思考是难得的品质,而创始人则应该是长期主义者,如果过于关注短期的增长数字,可能得不偿失。
SaaS 的核心是订阅,订阅的逻辑是续费,SaaS 产品增长的爆发力不是一个百米冲刺,而是量变之后的质变。
拥抱被忽视的内容
“帮我们写一篇稿子”,牛透社每年会接到厂商的写稿需求。我们都会和厂商的 CMO 一起来确定传播需求以及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为什么一定要是 CMO 参与呢?因为 CMO 是需求的第一发起人,如果他不参与其中,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一定会衰减甚至变形。
牛透社只写深度行业分析内容,一旦发现需求有差异且沟通无法达成一致时,牛透社会建议厂商找别的媒体或者撰稿人。为什么这样呢?
我们保持自己的输出风格,是因为最终要为读者负责。在若干次的沟通中,我们也能感受到 CMO 们的无奈,一边想要保持内容的深度,一边还要把足够多的信息(广告)植入其中,一个极其纠结的过程。我通常都会跟他们讲,“一碗可口的粥里掺进一碗过量的水,再放到你面前时,你还有喝下去的欲望吗?”
很显然没有了,虽然那碗粥还在,但因为水的注入已经变成了涮锅水。
讲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大家其实是能理解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又忽略了内容的价值。
回到文章的开头,“品牌怎么做?”的问题。用一句来讲:通过有价值的内容与客户建立连接。就这,无他。
当下,承载内容的载体非常多元,文章可以,音频可以,视频可以,会议可以,直播同样也可以。只要你想做内容,方式多得去了。唯一要关注的是做什么样的内容,这才是根本。
有用比好玩更有价值
“一个好的内容等于100个销售”,这句话也充分承认了内容的价值。
但是对于 to B 这个足够理性的市场,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好内容。我想是有用的内容,可以让客户拿来即用的内容。 既然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客户而非厂商自己,那就承担起一个向导或者导师的角色,做让客户认为实用、好用、有用的内容,帮客户获得成功,避免失败。
说有用比好玩更有价值,是因为在 to B 领域想要做出好玩的内容很难,当然如果你做到了好玩又有用,那祝贺你。
写在最后
这是一篇稿子,约稿人是我们牛透社CMO角色主编,你可能感觉我写错了,是不是应该写“CMO频道主编”,其实就是CMO角色主编。2015年牛透社开始运营以来,一直在影响企业服务领域的决策人。2022年,牛透社将针对角色人群进行深耕,为他们提供大量可用和实用的内容。在几周前的选题会上,谈到了这个话题,我说 to B 的品牌正进入一个切换期,他说:“你就写这个,帮我们做个开篇吧!”
最后的最后,之前与一位大厂的 CMO 在聊起市场部的定位时,我提了一个建议:应该把内容运营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市场部应该叫市场内容运营部,因为在这个时代有价值的内容太重要了,每一个市场部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向所有 SaaS 企业的 CMO 推荐三本书,这三本书要连续来看才会更有价值,一本是唐纳德·米勒的《你的顾客需要一个好故事》、一本是罗伯特·麦基和托马斯·格雷斯合著的《故事经济学》,最后一本是丽萨克龙的《你能写出好故事》。也期待所有的 CMO 在2022年,能讲出好故事,构建自己的品牌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
-
本文作者:崔强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