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SaaS服务的网络化效应

内容导读

  • 1、互联网的本质是交互、连接与网络化,企业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各种独特维度的网络化效应将是必然。

  • 2、SaaS服务根据业务粘性,宏观上可分为工具型SaaS与业务型SaaS。

  • 3、工具型SaaS:商业模式上实现典型的2C至2B的自下而上或以点带面的互联网模式。

  • 4、业务型SaaS的网络化效应:从封闭性转向开放型,复杂业务SaaS服务产品的标准化演变,连接主体的独立性是网络化效应的关键,通讯业务化与业务通讯化融合,商业化SaaS的网络效应。


互联网去中心化、扁平化,依托众多节点高效的交互、连接与网络化特征,让需求侧极易产生规模效应与双边多边互动增长,从而产生流量经济模型(流量产生用户,客户创造价值),在各种主题场景下形成全新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消费互联网的三十年,核心围绕新闻传播,游戏娱乐,电商平台,互动社交等等领域,在传统商业模式与交互形态下,依托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体验与网络化效应,刷新传统成就传奇的三十年。


消费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上半场,如今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下半场主流趋势,这一趋势可能引领未来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SaaS作为企业服务最核心的领域,在产品形态,用户交互逻辑,企业商业形态等方面,如何依托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全新的技术与理念,像消费者市场一样创造奇迹呢?在C端屡试不爽的网络化效应在企业服务领域是否会再次助力SaaS领域的创新者颠覆传统。


企业级市场与消费者市场截然不同,「产业互联网」对链接深度的要求要远超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操作用户虽然是个人,但商业链接主体却多是企业,企业的决策逻辑,受决策程序、理性判断、公司预算与购买窗口期等要素影响,建立「深度链接」成本高,产生网络化效应挑战极大。


互联网的本质是交互、连接与网络化,虽然SaaS服务实现网络效应的挑战巨大,但大趋势之下,企业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各种独特维度的网络化效应将是必然。SaaS服务根据业务粘性,宏观上可分为工具型SaaS与业务型SaaS。


工具型SaaS的网络化效应


纷享销客罗旭:SaaS服务的网络化效应


工具型SaaS如:在线会议(如Zoom、腾讯会议)、小鹅通、在线文档(如石墨文档)、在线网盘(如DroBox)等等。这类工具型SaaS首先定位于企业中的个人,支持个体免费或微支付快速上手使用,用户与用户之间能直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在线协作机制,产品完全工具化,不与企业业务粘黏,标准化程度与一致性高,交互形态自然而然具备网络化效应。此类工具通常通过免费或微支付形式形成个人版,当企业使用人数众多或需要使用企业级高阶功能时,转化为企业付费,商业模式上实现典型的2C至2B的自下而上模式或小鹅通式的以点带面的互联网模式。


业务型SaaS的网络化效应


随着互联网趋势的不断深化,企业与生态融为一体,内外协作已呈趋势。组织在线、业务在线、伙伴在线、客户在线正在各个维度与领域一一深化,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票据流、服务流、物流(信息或物权)实现端到端的实时「交互与连接」必是未来。


ERP、HR、OA、CRM等业务型SaaS服务,在产业互联大背景下,也将走向「网络化」趋势,最初均定位于服务企业内部特定部门的这些特定SaaS业务,最终必须服务组织内外,服务生态,实现对客户、服务与伙伴的业务连接,业务型SaaS的这个连接过程就是其网络化效应演变过程。


业务型SaaS网络化演变,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01 

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企业软件交互」,开放性最大的壁垒是组织及帐号体系。外部伙伴没有内部帐号,极难与内部组织进行业务与数据协作,如何去帐号化实现与外部数据的交互(如表单数据录入)或者在两个或多个独立业务主体内,纵使各方有独立的帐号体系,但根据协议与授权,在指定用户,指定业务间能进行实时的业务与数据交互(如:两个企业邮箱用户之间即各自独立使用,但又可以基于同一邮件主题交互协作)将是从封闭型转向开放的关键一步。


02

复杂业务SaaS服务产品的标准化演变

纷享销客罗旭:SaaS服务的网络化效应


企业业务个性化差异极大,敏捷化要求日益提高。标准化产品通常只能服务中小市场,中大企业个性化且复杂的需求常常将很多企业服务厂商逼为项目定制商。从狭义维度,复杂业务SaaS服务很难在产品上实现标准化,迈不过标准化这个坎,复杂业务SaaS服务将难以复制,网络化效应难以实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复杂业务SaaS服务通过产品的低代码平台化(PaaS)构建与业务场景的行业化,可以实现产品与服务广义的标准化。这种广义的标准化能力,是复杂业务SaaS实现从1到N的客户网络化效应的基础,这正如乐高的各种颗粒件(相当于PaaS)与乐高各种主题(行业场景)之间的关系一样


03

连接主体的独立性是网络化效应的关键


无论ERP还是CRM,此前不同业务主体间所谓的业务连接,通常是强势主体给从属主体在其业务平台内设立从属主体使用的帐号与权限体系,以强势主体为核心进行业务交互,在CRM领域也称之为PRM(伙伴云)。这种模式从几十年的经验与结果看,效果非常不理想,原因很简单,从属主体本质上没有业务使用「对等权」,没有软件主权,这种业务协作其实是从属企业给强势企业专属化提报资料与数据的业务入口,本质上并不是两个平等商业主体间的业务协作。事实上从属企业一方面有诸多独立业务需要独立的业务软件;第二方面从属企业只愿意选择性的把一些必要信息和数据与强势企业交互,这势必形成主从关系间的两张皮,期望在这种关系下构建1到N的网络化关系,过去没有成功,未来也非常难。


复杂业务SaaS互联协作,在解决产品的开放性后(去帐号数据交互或授权性协议协作),实现两个或多个业务主体之间平等的业务协作将是网络化的重要突破。企业既有自己独立的业务主权,又能在彼此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专项的业务协作,只不过这里所提的协作的不再是文档或在线会议,而是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市场活动协作,线索分配,商机共同跟进,服务工单,上下游流转或企业间财务在线结算对帐等。HR、ERP、OA与CRM在产业互联的今天,复杂业务SaaS产品像邮件一样,各自有独立的业务数据,但在特定交互业务上,实现企业与企业间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业务交互是必然。


业务互连之外,企业间定向的数据连接也极其重要,随着各类SaaS企业开放平台建设与数据集成平台的成熟,在授权机制下上游从下游SaaS中采集关联性业务数据,实时分发相关数据到下游企业系统之中,形成点、线、面、网层面的数据协作也是网络化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业务SaaS产品与周边强相关SaaS产品的集成产品化趋势,也是增强自身网络化能力的加分项。简而言之,SaaS产品有强大的开放平台与数据、应用集成平台,具备集成与被集成的价值时,也会出现一定程序的网络化效应。


04

通讯业务化与业务通讯化融合


中国用户的沟通与交互已深度「IM化」,但C端通讯协作中难以实现业务的结构化与体系化,企业业务信息与沟通信息常常被切割在不相关的IM通讯体系与业务体系之中。网络化的另一个趋势即如何实现通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让以人为中心的通讯进化为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驱动,而业务的通讯化,则是帮助复杂业务软件在交互体验上实现消费者化,让软件在有用的基础上更为易用。


05

商业化SaaS的网络效应


SaaS服务从商业形态还可分为工具型、平台型与商业型,一些SaaS服务的成长路径可能也会从工具型慢慢成长为生态平台型,最后在垂直领域,因为同时服务生态中多角色商业伙伴而演化为商业平台。前阵与SaaS领域资深研究者吴昊交流,其介绍SupplyOn从最初服务几大汽车供应商到最后创造了一个统一的在线供应商与客户之间业务交易平台,平台能力包括采购、物流、质量等这些难以用传真、表格、邮件方式去管理的企业间业务流程。SupplyOn平台帮助买方公司与其供应商通过此网络平台实现有效的业务协同,这可能是商业化SaaS的一个成功案例。在中国随着SaaS服务平台化趋势与行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化,我们相信在垂直领域SaaS服务在实现网络化效应的同时也在同步完成商业化进化。

纷享销客罗旭:SaaS服务的网络化效应


作为「连接型CRM开创者」,纷享销客定位始终专注于2B领域企业CRM服务,在做深PaaS平台,做强CRM产品,做透行业场景的同时,一直致力于CRM实现连接人、连接业务、连接伙伴、连接客户的创新与突破,是SaaS服务领域中坚定的网络化理念的践行者。关于软件的网络化效应,关于CRM如何通过网络化效应赋能企业,已实践多年,在产品与实践用户上也取得实质性突破与成果,期待与大家多多交流。(纷享销客 罗旭)


    本文作者:小陈同学 责任编辑: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