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是加密艺术的一次狂欢,还是新一代“韭菜收割机”?
-
2021-08-31
螳螂观察
文|螳螂财经(TanglangFin)
作者| 青月
“I can't believe you morons actually buy this shit.”
这句话出自艺术界蒙面大盗Banksy的作品《白痴》,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不敢相信你们这些白痴真的会买这个狗屁东西”。
其实从这副作品就已经能看得出Banksy绝对是一个特立独行、玩世不恭的艺术家。2004年,他就偷偷把自己画的蒙娜丽莎带进巴黎卢浮宫,挂在墙上,8天后才被工作人员发现。2018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涂鸦创作《Girl With Balloon》在定槌后自动下降绞成碎纸,令在场所有人傻眼。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才气的街头艺术家之一,Banksy的个人行为虽然难以琢磨,但他的商业价值却绝对不可小觑,《Girl With Balloon》就以高达104万英镑的价格成交。但相对于它的价格,《白痴》这幅作品更令市场意外。
今年年初,《白痴》在直播视频中被烧毁,不过它的电子图片经过区块链技术处理后,被转化成非同质化代币,即“NFT”出售。这副原本价值9.5万美元的作品,最终被以38万美元高价成交,价格直接翻了4倍。什么是“NFT”?为什么被冠以“NFT”的“帽子”后,即便作品烧毁却能身价倍增?
音乐、电竞、奥运、头像,“无处不在”的加密艺术迎来狂欢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它是一种架构在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与比特币这种同质化代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NFT具有唯一的ID,可以用来标记原生的数字资产所有权。
(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图源:长城证券)
NFT作为一个可以永久拥有、保存、追溯的“数字资产”,它的表现形式并不拘泥于前文描述中的艺术作品,简单来说,一段视频、一张照片、一条微博,甚至是你目前在玩的某个网游中的一个装备都可以成为被NFT化的数字作品。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最早获得大量关注的NFT项目是CryptoPunks和CryptoKitties。CryptoPunks 2017年就出现在以太坊区块链,共有1万个算法生产的完全不同的像素头像可供玩家免费认领,全部领完之后可以进行交易。
经典自然历久弥新,今年8月,据The Block报道,一枚正在拍卖的NFT作品,“CryptoPunk 3100”也就是上图中那个“蓝色的秃头外星人”,挂出报价35000枚ETH,约合9050万美元,如果该报价被接受,它将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价最高的NFT作品。
(资料来源:NonFungible,图源:长城证券)
至于CryptoKitties,它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虚拟游戏,允许玩家领养、喂养以及交易虚拟猫。巅峰时期,CryptoKitties中的一只虚拟猫可以卖到10万美元以上,换算下来,大概是70只布偶猫的价格。
除了这些项目以外,2021年3月15日,特斯拉CEO Elon Musk在Twitter上称,他要出售一支以NFT为形式的歌,并附上了相关电音歌曲的音频,一小时就收获了6万多点赞。
6月17日,国际奥委会和Animoca旗下子公司nWay共同推出了的奥运会收藏NFT徽章正式开始发售。
拥有超12万注册玩家的区块链游戏Guild of Guardians宣布将与职业电竞俱乐部NRG Esports合作。据悉,Guild of Guardians将在游戏内推出NFT形式的NGR英雄。
头像、游戏、奥运、音乐的相继沦陷,无一不在证明着NFT的热度。根据Google Trends显示,2021年,关键词“NFT“和“Non-Fungible Token”的全球搜索量激增。根据NonFungible.com数据显示,2019年NFT总市值达2.1亿美元,预计将在2020年成长50%,达到3.2亿美元,并持续在2021年攀升125%至7.1亿美元。
这不仅意味着NFT的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可观,也反映出NFT生态系统的热度和可见度正在不断攀升。基于此,国内的一些大厂也开始坐不住了。
阿里、腾讯、网易躬身入局,NFT似成新一代财富密码
2021才刚刚过半,阿里、腾讯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就纷纷投入了NFT的怀抱。
今年5月,阿里拍卖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随后支付宝在6月联名敦煌美术研究所、国产动漫《刺客伍六七》推出4款NFT付款码皮肤。
7月,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IP也授权发行了NFT,据悉,《NARAKAHERO》系列NFT盲盒于7月12日20:00上线,并于15分钟内售罄。
腾讯则在8月上线NFT交易软件幻核APP,将NFT发售能力广泛应用于数字艺术与收藏、IP限量周边开发等业务中。其首期限量发售300枚“有声《十三邀》数字艺术收藏品NFT”,腾讯音乐也宣布首批限量“TME数字藏品”将在QQ音乐陆续上线发售。
这些大厂纷纷选择拥抱NFT,首先自然与这个行业本身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
NFT这一加密艺术本身便具备唯一性、版权保护特性、流通性等特征。以唯一性为例,基于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文字记录的特征,这就使得艺术品本身被打上了独一无二的水印。当唯一性与艺术品的稀缺性碰撞,自然就会出现1+1>2的效果。
其次,NFT虽然今天才被国内大部分人所熟知,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许多优秀项目珠玉在前,对于国内面临流量红利见顶的互联网大厂们而言,NFT自然成了一个不错的“出口”。
以NBA Top Shot为例,它是一款由Dapper Labs推出的收藏类NFT游戏,获得了NBA官方授权,玩家可以收藏NBA球星的精彩锦集并在进行二级市场交易。
之所以拿它举例,是因为在今年除了 经典NFT项目CryptoPunks“出圈”以外,当属NBA Top Shot热度最高,据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2日,NBA Top Shot的总交易额近5亿美元,近30天的总交易额约为2亿美元,活跃玩家数量达24万人,同比增长了128%。再加上后劲十足、市场热度与日俱增的新兴项目层出不穷,“无利不起早”的国内互联网大厂们会盯上这块“肥肉”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也就是这些大厂秉持的“机构思维”带来的劣根性。
回顾之前的短视频、新消费、在线教育等爆火过的行业,几乎都经历过大厂们一拥而上的盛况,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大厂是不会允许自己错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火起来的行业。
从当前投资的角度来看,现状的NFT就是一个拥有疯狂投机需求的市场。对于这样新兴的火热市场,吸引力不言而喻,更何况一些腰部企业再加上阿里都已经率先入场,对于腾讯、网易这些玩家而言,如果自己不迅速切入,就意味着未来如果NFT市场成型,它们就会错过一定的机会与话语权。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行业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未来国内的玩家只会越来越多。那么,NFT能否始终如一的满足市场对它的期待呢?在《螳螂财经》看来,并不尽然。
“祛魅”NFT,“皇冠”与“镣铐”谁将先一步降临?
NFT被炒的如火如荼的背后,市场同样不得不正视其背后的泡沫。
其一,是流动性存疑。
以阿里和腾讯为例,腾讯旗下的“幻核”虽然定位是NFT交易App,但目前仅支持用户从平台上购买,但用户之间并无交易渠道,这意味着买家买来的藏品并不能流通。另一边,阿里的NFT产品虽然设置在了支付宝上,有线上拍卖场所,但也对NFT的流通做了限制。
其二,是环保问题。
大多数加密货币都十分依赖计算机运作,并且其交易越频繁,电力消耗越大。上传、竞价、成交,交易的每一个步骤都将被永远留存在互联网上。
据Quartz报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每个NFT平均下来将累积211公斤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典型的美国汽油动力汽车行驶513英里。NFT狂欢的背后,惊人的碳足迹同样需要市场引起重视。
其三,是任何“出圈”的产品都不能回避的同质化问题。
以“EtherRock”为例,它是以太坊上颇有名气的NFT项目之一。如下图所示,它的表现形式是石头图片,共计100张,这些石头仅仅只在颜色上有轻微的不同。
不过,也正是这样一些平平无奇的“石头”,在8月23日,其中一块却以250枚ETH被售出,价值约83万美元。随即,大量模仿者开始诞生。
如下图所示,Eeherpaper、etherscissorsoffcial等拙劣的模仿者除了外观上采用了纸、剪刀以外,其内核与EtherRock如出一辙。这些并不成熟的项目为了能“蹭热度”,提早分一杯羹,忽略了对项目最基本的打磨就冲入市场,并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其四,则是最不能忽略的监管问题。
从今年5月开始,加密货币大盘震荡下行。据悉,加密货币总市值从今年5月的历史高位2.5万亿美元跌落至目前的1.3万亿,而NFT赛道的整体销售额则从高点的1.76亿美元骤降至860万美元,暴跌了95%。
NFT赛道的迅速冷却在《螳螂财经》看来与监管不无关系。同样是在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严禁虚拟货币炒作。
回顾这个赛道,充斥着炒作刺激下虚高的价格、缺乏真正理解NFT核心价值的项目方与买卖双方、不环保、流动性差等诸多挑战。简单来说,就是NFT目前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政策一有风向,就会引起市场这么剧烈的反应。
与在线教育对比,同样是大热的赛道、纷纷入场的大厂以及随处可见的风险,当政策的靴子落地,NFT是否会步在线教育的后尘也难说。
总而言之,NFT的真实性、提供所有权属性以及可转让性共同铸就其价值,为现实世界和虚拟资产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不过行业里的几大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皇冠”与“镣铐”谁会先一步降临,谁也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论。
鉴于目前NFT整体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对照比特币来看,2020年NFT的整体市值仅是BTC的0.17%,经过历练,其或许仍有成为下一个行业风口的可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到财经爱好者聚集地,同好共同交流请添加微信:Tanglangcj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
本文作者:螳螂财经
责任编辑:宋佳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