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PC到移动、从单一的信息展示到深度互动,从整体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过去基于搜索的信息时代,还是基于产品的电商时代,每个阶段都经历了从蓝海向红海的发展。当平台从发展初期的低门槛进入到形成头部的这么一个过程,当头部形成后,对于中小商家而言就进入非常艰难的恶性竞争的循环链上,能够生存就已经十分不易了。
比如早期的淘宝,在2008年前进入的商家,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门槛和运营难度,只要有产品和价格的优势就能做起来。但发展到今天,我们再看今天的淘宝,一方面平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规则越来越严格,而平台流量的整体占比逐渐被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等新兴商业所蚕食,但商家却是越来越多,其中的竞争可想而知。
再看看今天的外卖平台,从当初艰难的地推还没有太多的商家入驻,到今天的百花齐放,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使用习惯逐渐形成后,平台的运营门槛越来越高,商家成本越来越高。据了解,各大知名的外卖平台销售提成均在20%以上,过去还有非常大的流量扶持,而今天免费流量几乎没有。对于今天入驻的商家而言,出路在哪里?
随着5G的到来,网络速度已经不成问题,短视频、直播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很多人说,抓住了短视频、直播就抓住了未来。但是,对于在这个领域的人来说,今年的短视频、直播和去年相比难度是否还一样?机会是否还一样?
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在每个时期都会有相应的平台诞生,也创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财富。不管处于哪个阶段,实际上平台的形成就是中心化流量的形成。当平台形成了巨大的中心化流量后,就是平台收割的时候到了。平台通过技术、规则形成一套收割的游戏规则,凡是你想通过中心化流量,获取流量就得向平台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流量产生销售,赚取利润。但随着头部的形成,腰部以下的生存将越来越难。当商家看到头部将就后,纷纷进入,从而又形成了同业恶性竞争。不管任何时代下诞生的平台,无一例外。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不断向平台付费,购买流量,销售产品。98%的商家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沉淀,也就是说没有形成自己可以完全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不管你今天是刚刚进入的商家,还是已经日销数万单的TOP商家,购买你产品的人不是你的客户,而是平台的客户。正因为如此,也有2%的商家意识到这一点后,在通过平台销售产品的同时,把消费者沉淀到私域。但是,有的平台(比如X多多,就明确规定禁止利用包裹等一切营销手段放置自己的个人信息)。
由此,最近两年诞生了另外一个概念,叫做私域。那么,到底什么是私域。私域是相对于公域而言的。私域是自身可控制、可运维、可重复利用且有一定忠诚度的消费者群体。但私域和公域又是相对的,淘宝对于阿里是私域,对于商家是公域;京东对于京东集团是私域,对于商家是公域;美团对于三快科技是私域,对于商家是公域。如果商家要形成自己的私域,那么实际上是动了平台的奶酪,平台肯定是禁止的,是不愿意的。如果商家建立了自己的私域,那么对于平台的依赖性将越来越低。曾经有商家这样说,如果我能够建立100万的消费者群体,我可以完全不需要依赖于平台。
那么,商家能否建立自己的私域呢?是否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私域呢?笔者认为,这是商家的必经之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商家必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否则商家就有随时被灭的可能,只有形成了自己的私域流量池,这才是商家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的同行都有了构建自己私域流量池的想法并且付诸于行动,我们还仅仅依赖于平台流量的时候,再过二年、三年,我们的客户都进入了同行的私域流量池,那么未来的生意在哪里?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一定会变成现实。
据了解,在广州海珠万达有这么一个商家,他们家是做日式烤肉的,而在他对面一家是做韩式烤肉的。之前,他们两家的生意相当,当某一家排队需要等待的时候,消费者一定会去另外一家。但是,这家做日式烤肉的店在几个月前就开始构建自己的私域,用一套创利树的私域体系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并进行深度运营。最近发现,这家日式烤肉的店每天从下午五点开始排队一直要持续到晚上十点多,这些排队的消费者宁愿在这家排队一个多小时也不愿意再去另外一家,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景象,相信未来会在更多的领域形成。
私域的发展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必然,未来的商家如果没有私域流量要么面临倒闭,要么就向拥有私域流量池的商家支付高额的流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