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总医院卢敬泰:互联网+医疗大数据辅助诊疗研究
以下为火箭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在2018中国企业互联网CEO峰会的演讲实录,内容略有删减。
火箭军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卢敬泰
互联网+医疗 目前医院信息化发展已经20多年,随着医院业务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也在飞速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医疗行业服务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业态,这就是传统医疗产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形成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目前这种模式下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复诊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医疗大数据的利用 首先,我们能看到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对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应该说医院具有大数据多样性特性典型的的应用场景,医疗数据产生的类型非常繁杂。 从病人到医院就诊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门诊到住院的各类检查、检验、病历等,有些是结构化的,有些是非结构化的,比如CT、核磁、X片、超声、内镜、心电图以及电生理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图像和报告文本。 还有一些视频资料,比如,在内窥镜下采集视频,在脑卒中介入治疗下采集动态影像,观察心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还有一类就是组织学数据,包括微生物、基因序列、组学蛋白等,这些数据量都非常大。 总之,随着医院信息系统上线数量的增加,信息系统就会产生大量的异构数据,这些数据相对独立,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上线了集成平台,实现了数据融合,形成术语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库,称之为临床数据中心(CDR)。 我们数据中心建成以后之后,我们要将医院业务系统与应用流程优化相结合,把标准化的数据用于辅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叫集成融合利用。 从我们通过对临床和组学检测数据分析,把主业务系统、临床业务系统等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生成标准化临床数据库,依据CDR建立临床数据利用的数据模型,再经过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生成知识图谱,比如文献收集、临床指南、诊断路径和用药指导等,存入知识库。 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为临床累积知识库,反过来辅助指导临床。 主要用于一是辅助医生诊疗,比如预测生存期、发现新疗法、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案等;二是辅助医生医学研究,比如致病基因、肠道菌群、药物代谢或靶向用药以及肿瘤驱动基因等;三是临床用药指导,比如治疗药物推荐、联合用药指导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等。 我们有这些数据以后,基于云计算,通过数据清洗、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形成知识库,通过再学习,建立数据模型进行临床的辅助诊疗以及临床的科研,这正是医院信息化目前经历的场景。 医疗数据挖掘技术 我们做医疗数据挖掘,分为六步。- 一是对业务进行理解,通过对决定业务目标、评估现状、决定数据挖掘目标以及制定项目计划书等业务流程的理解;
- 二是数据理解,通过收集原始数据、描述数据、探索数据及检查数据质量等,了解掌握数据分类交换的逻辑关系;
- 三是数据准备,通过选取数据、清洗数据、构建数据、整合数据及标准化数据等;
- 四是数据建模,通过选择数据建模技术、核查检验设计、构建模型及评估模型等;
- 五是结果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回顾流程和制定下一步计划等;
- 六是模型部署,通过计划部署、计划监控和维护、撰写最终报告及总结项目报告等。经过六步法将临床诊疗需要的基础数据抽取出来,为基于大数据辅助诊疗提供支撑。
-
本文作者:185****3446
责任编辑:185****3446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