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一家低风险的小企业?

    2017-07-19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什么是创业?


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关于创业的定义,我所了解的较新的定义有三条:


  1. 某个人发现了一个商机,并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从中获取了利益,实现了价值。


  2.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3. 发起、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的有目的性的行为。(科尔所提出)

从这三条定义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什么是创业。有人说创业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有人说是为了某一种情怀,有人说是为了改变世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创业的某种目的,但我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赚钱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创业者类型


我把创业者归为三大类型:生存型创业者、主动型创业者、赚钱型创业者。

生存型的创业者一般指:某人现在没钱了,要马上去创业赚钱,从而养活自己。这是被迫创业,为了生存而创业。

而主动型的创业不是被动的,而是自己想去创业,想赚钱或者想得到创业的那些副产品。主动创业又分两种,一种是冲动型的,某人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要去赌一把,看能不能行。这类创业者没有经过周密的策划,没有经过演进的思考,失败率会相对比较高。当然,一旦他成功了,就有可能做得很大。这时候往往就会意味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豪赌一把。另一种就是冷静型的主动型创业者,他会根据自身的资源,结合自身的优势,冷静地去分析市场的情况,去决定从哪一条路径实现创业。

对于赚钱型创业者,他们往往没有很高大上的目标,很实在,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方式,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做得最多的就是寻找各种商机做贸易。这一类创业者往往是活得最惬意的,因为他没有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

儿时:赚钱型创业者


回忆我的创业生涯,我一开始以为自己是从大学开始创业的,随着回想的深入,我发觉从少儿时代,我就已经开始在创业了。我小时候的铅笔都是要用小刀去削的,后来发现市面上有自动铅笔,不需要削笔头。于是,就和小伙伴去拾荒,拿去废品收购站卖钱,发现挺卖钱。几个周末的时间我们就攒够了买自动铅笔需要的钱,从那个时候就尝到了一种赚钱的乐趣。

到了上初一的时候,我想买一块手表,于是开始准备卖冰棍赚钱。那时候卖冰棍还没有专业的保温桶,是在一个泡沫箱里面铺上棉花来做隔热层。做好设备后,我就开始去冰棒厂进货销售。我发现客户往往喜欢买我的冰棍,而不买我旁边的竞争者的冰棍。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他装冰棍的篮子比较脏、比较旧,而我的隔热箱是我妈妈用新的纱布、铺上新棉花做出来的,很干净。这一发现让我意识到要提高包装的品质。于是,每天晚上回去之后,我就会把保温箱刷洗一遍,保证它的干净整洁。

后来,我又感觉到如果一天只卖这么几根冰棍,离我买一块腕表的目标还太远了,所以我必须要扩大销售量。有一次我回家的时候遇到隔壁家的小孩,他看见我带着一个冰棍箱回来,就哭着让他妈妈买。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小孩子是最容易被诱惑的,所以从此之后,我就去找这种居民最密集的老街里面叫卖冰棍。老街里房子最密集,一家一户都挨着,并且因为老街住户的门基本上都是敞开着的,所以我沿街叫卖的时候,声音很容易就传到屋里的小孩子耳朵里面。小孩一听到我的叫卖声以后,马上就会跑出来,家长如果不给买的时候,他就会放声大哭,最终我往往会如愿以偿。这让我学会了从一些偶然的事件里面去发掘我们的目标客户。

通过这种一点一滴的去总结销售经验,到一个暑假结束的时候,居然攒够了将近六十块钱,获得了心仪的上海牌手表。

这个时候,其实我没有什么理想和情怀,目的很单纯,就是做赚钱型的创业者,我的目的就是通过做不同的贸易去赚钱。


大学时代:生存型创业者


到了大学时代,父亲承担工厂的餐厅创业失败,导致家里有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我在大学时代实际上是非常清贫的。东拼西凑下,家里为我凑够了第一学年的学费。为了赚生活费,我就拿出一部分生活费当本钱,去西安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了一些商品回来销售。碍于面子不敢在自己的学校卖,就去其他学校卖,但是发现竞争太激烈了,骚扰性也太强,大家对这种上门推销不厌其烦。同时,在商业模式上,我没有想到太好的创新模式,所以说那一次小小的尝试是以失败告终。最后迫于无奈,只好继续向家里的亲友借钱来维持生活费。

一次意外的经历让我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编程有着不错的天赋,班上的同学们都看不懂的C语言,我一个晚上就可以把一本书全部翻完。此后,我就经常到学校报告厅看一些编程方面的书籍。后来,我发现电脑报上面发表的一些编程类的文章非常简单,而且发表这些文章还能赚钱,于是就尝试着投稿,而后成功刊登。这时候,我发现赚钱原来也如此简单。

于是,我就坚持着每周写一篇文章投稿。之后,我学完了《11天学会JAVA入门课程》后,写了文章投给报社,报社居然给我连载了四期,一次性给我汇来1200块钱,这在宿舍里面,在同学之间广为流传,我也成了“有钱一族”。

这段经历实际上是想说明——其实有的时候赚钱很容易,只是你有没有去发现你的特长。不要拿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比,而且要学会降维打击。


帮助他人赚钱的快乐


大学期间,我发现学校系统录入调研数据的效率非常低,于是就想到要开发一款图形界面的系统,提高效率。我花了一天时间把这款软件写出来给同学用,我同学们也不断地给我反馈意见,比如要实现自动完成功能,之前相同的名称我只要敲前面两个字,后面的内容自动补全等类似的情况。又比如有一个同学辛辛苦苦录了半个小时,突然死机了,他的数据没有保存,所以我又加上了自动存盘功能。这就是不断地现场开发,不断地迭代这款小软件的过程。同学们用上这款软件后,录入数据效率大大提高,大家都至少赚了一百元钱。

这件事让我一下子成为了学校里的名人,成了我们这个专业的计算机高手,名声大振。最后,我感受到帮助他人赚钱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从中收获了人脉。


工作后的第一桶金


工作后,当时所接触的管理软件需要用到大量表格,但是感觉表格很难用,尤其是我们一开始用的程序自带的表格。于是,我尝试着去研究怎样开发一个像Excel这么好用的表格软件。在做了大量的原型和各种计算模型后,经过两周,每晚业余时间的努力,我成功找到一种模型,把Excel界面画出来。自然传播开以后,很多软件公司想要这款软件,于是我就想着将其商业化。

随着软件商业化不断做得更好,我靠这款共享软件赚取了第一桶金。当时我的一个同学在金山PS开发部,他把这款软件介绍给他的领导,随后我就获得了特批,没有投简历和面试就进入了金山公司。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仔细读了国家的政策文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公告里面是这样写的: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地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这里面反复强调的是“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因此可以看出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是让我们每一家企业都去做独角兽,企业不应该把上市作为最终目的。中国企业非常多,上市的却只有两千多家,如果只有上市企业才算成功的话,那小企业的创始人是不是都算创业失败呢?其实不然,如果一个国家只剩下几个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它的活力,因为它形成了垄断。


如何创建一个低风险的小企业?


如何创建一个低风险的小企业呢?我之前强调过,用起来屡试不爽的——“降维打击”。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在做了,而且做得也比较好。比如过去,我们吃肯德基,觉得是高消费品。但后来觉得这不就是一个肉夹馍吗?为什么它可以卖得这么贵,而西安的肉夹馍的价格就是天壤之别?

现在可以看到,西少爷肉夹馍、西贝莜面村等等一些店都将体验做得越来越好很好,其实其产品还是以前那些,但是装修和品牌都做得很好温馨,你就愿意掏更多钱去消费。我认为这是一种降维打击,它是由更懂得经营管理,懂得消费者体验的这部分人去完成的。


创业——厚积薄发


在当下创业火爆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创业很辛苦,而且创业者要想成功,至少在一个方面要有高于一般人的能力,创业是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考验。我们前面讲到有一部分创业者是为了生存而创业,很多人创业是因为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就自己去做个小生意。实际上,我认为如果无法找到一个好工作,就不要走捷径去创业,因为找一份工作是把自己销售出去,如果说你连自己都无法销售出去,怎么能够把你的企业销售出去?怎么把你的产品销售出去?

因此,我建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够让你创业成功的话,最好去找一个好的平台,不断地打怪升级自己。即:找一份好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地历练创业需要的各项能力,从而实现厚积薄发。


创业道路很宽广


回忆一下父辈的创业,可以看到那时候他们没想过融资,也没想过上市,但是他们通过一些小本经营,改善了生活。而我们现在创业似乎就必须要融资,必须要上市才算成功,似乎我们都是马云或者马化腾,其实这也走到了创业康庄大道的极端上面——要么就是为了生存而创业,要么就是为了一夜暴富去创业。

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创业心态,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踏踏实实的,先实现一些比较朴素的目标,通过一段时间历练,提升能力,再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也建议创业不要扎堆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因为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定律——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为什么要不成功便成仁呢?我们创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通常希望做成一些小而美的企业。当然这在B2B行业更容易实现,我们可以在一些细分领域做深、做强,形成竞争壁垒,做隐形的冠军。尤其是我这种理工男想创业的话,就必须要在一个别人做不了的细分领域里做得更强。


用工匠精神,打造隐形冠军


我们应该向德国学习,用工匠精神,打造隐形冠军。隐形冠军一般不喜欢抛头露面,他是无名英雄,低调地领先市场、追求创新效率、脚踏实地完善技术、提高市场敏感度、重视客户满意程度……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有家公司只有65个人,年营业额只有六百万欧元,但是做的管风琴却是世界上的No.1,世界最负盛名的歌剧院或教堂的管风琴都由它独家制造。员工在这样一家公司里面工作,都不愿意离职,这也需要他们高超的技能逐渐地去打磨形成自己的专业壁垒。

我一直在强调,做企业不一定要做成“巨无霸”。相反,做成小而美的企业,我们才能够有充足的生活时间,更好地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明白我们创业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拥有更好的人生。


本文来自《创业在中国》第五讲,张军先生的课程分享内容,由实录整理编辑而成。


    本文作者: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199篇

    文章总数

    1175.94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