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信阅读量10万+后怎么办

20.png


自微信公布阅读数以来,公众号左下角的数字和点赞就成了无数公号运营者和自媒体人的“镣铐”,有人将之看成一个公众号优劣的表现,有的企业将之列为员工KPI的考核标准。一时间业界围绕这个阅读数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说微信助长了淘宝刷阅读的灰色产业链,也有人说,自媒体告别虚假数据泡沫时代。回首看来,利大于弊。


越来越多的个人自媒体或公众号运营的组织团体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当阅读量超过10万+后怎么办?一方面自媒体面临着持续内容输出的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价值变现的困境。站在十字路口的10w+们该如何抉择?


一、什么样的文章能达到10万+


曾经有人总结出10万+阅读的几个经验:标题要具备广泛传播性;分析用户的需求;内容简单粗暴直接深入;风格不要一本正经;要有摘要和配图;排版美观大方等,而在笔者看来,10万+的文章不是赤裸裸的标题党,不是空洞无物的词藻堆砌,也不是读之亢奋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而是有分析、有洞察、有见解、有温度的卓见。


今天,除了那些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官媒和传统纸媒不用担忧那10万+的阅读数之外,大部分的公众号阅读数都徘徊在这几个层次:


  • 第一阶层:5000以下;

  • 第二阶层:5000——10000;

  • 第三阶层:10000——50000;

  • 第四阶层:50000——100000;

  • 第五阶层:100000+


而绝大部分个人自媒体处于第二阶层或第三阶层。笔者认为谣言和带有强烈情绪的内容在传播中的速度是最快,容易达到10万+。这一情绪所传递的情感表现为:敬畏、大笑、娱乐消遣、高兴、共鸣、愤怒、惊奇、悲伤等。


内容为王,在移动营销时代永远不会过时,但千万别忘了渠道的作用。即:大V的转发。有大V的跟进,会使传播带来裂变式的效应。回到了讨论的开端,用户为什么会转发文章。《纽约时报》曾对2500位读者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转发的动机,得出的结论是:


1、分享有价值或娱乐性内容给他人;

2、定位和展示自我形象(通过分享转发,“告知”他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

3、维护关系(分享转发可跟他人保持联系);

4、自我实现(分享转发会给人一种“更多关注和参与世界”的感觉);

5、通过分享转发他人文章,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关注的议题。


二、10万+的文章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昔日的媒体老兵出来创业的比比皆是,除了像“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一条”等这些散发着个人魅力和顶着传媒时代的光环,活得还不错的自媒体之外,大体的个人公众号创业者无不面临这样的窘境。


a、持续“造血”;

b、价值变现;

c、粉丝递减;

d、影响力下降。


这里笔者简单分析一下原因,主要为,在持续“造血“上,大多数的公众号运营者陷入了被用户牵着走的被动局面,为了迎合粉丝的兴趣,无所不用其极,缺乏长期的内容规划和运营能力;在价值变现上,除了原创打赏、广点通广告、软文招聘之外,微信并没有给自媒体更多的变现方式;在粉丝增长上,随着公众账号越来越多,同质化内容越来越沉冗,鱼龙混杂,选择关注取消的成本越来越低廉;在影响力上,竞争越来越激烈,账号运营者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在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弱。


三、10万+后怎么办


有着10万+阅读数的公众号,愈发陷入一种付出与回报不相对等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不希望沦为传统广告、公关公司的附属品,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活得太辛苦,勉强维持生存。有些创业者甚至依微信公众号为依托,耗费了大量的光阴,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又恐微信生变。他们日益被10万+的持续盈利焦虑不安。笔者认为10万+后的公众号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纵向发展,深耕垂直领域,打造细分行业媒体。为什么60秒的音频,只出了一个“罗辑思维”、5分钟的视频也只出了一个“一条”,这种模式不可以复制吗?非也,笔者相信在我们的身后有太多的模仿着“罗辑思维”、“一条”的自媒体倒下或迷失方向。在任何一个低门槛、零成本的公平竞争的环境里,进来的人会越来越多,红利蛋糕只会越分越小,缺乏纵深方向发展的自媒体,很多必将沦为风口上的炮灰。


第二、精选粉丝,定位自己的商业模式。10万+的自媒体如何优雅地挣钱,撇弃粗暴的广告,无节操的软文,在移动互联时代,还可以玩出什么新花样。“众筹、共享、协作”是否暗藏着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每一个10万+的公众号都应该在商业运作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第三、拥抱资本,为用户提供持续性服务。如果只是想借助微信的社交红利风口,多换几张钞票,拥抱资本不失为一个上层抉择。集体作战、规模经营、专注产品、服务用户。能够得到资本的青睐,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之一了。


无论你是否已经取得了10万+,还是依旧行走在10万+的路上。10万+既是一个数字也是一个梦想,很少有人对这一数字的变化做到毫不在意。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很庆幸每个人都有平等追求梦想的权利,而微信恰好给予了我们这个机遇。


    本文作者:褚伟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 褚伟
    未认证
  • 24篇

    文章总数

    20.12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