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坐在2B上,做着2C的梦。盘点中国To B市场的五大不靠谱
-
2017-08-26
吴奇锋
我想过无数种被大崔(就是2B江湖人一直流传的崔强)临幸的方式,万万没想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开始,“愤青”如我,被定义久了也便习惯,其实并非我喜欢吐槽,只是崔牛会这个兄弟团里面,我总会放心跟大家侃大山。(这就是说“以会为家”了,崔牛会确实是一个让众多2B的 BOSS 可以敞开心扉的地方)
也许因为这个大崔点了我的将,让我盘点一下2015年企业级市场最不靠谱的事。刚开始以为没啥,就应下来了。结果细细想这活儿是个坑,大崔这是要我当一回“刺头”。可我也确实看到了很多我认为不靠谱的事情。好吧!那我就来说一回。
说不靠谱事儿之前,我有个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虽然企业级市场有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但有一个绝对的事实便是,此刻确实是2B创业的黄金年代。(甚是,否则我们还说什么靠谱不靠谱)
以下我说的不靠谱事情,更多情况下是因为2B忽然间被戴上“下一个万亿级市场”高帽后头脑发热的过激反应,我相信我们2B人会很快冷静下来,用更理性的视角去审视2B。
客户数量不靠谱
融资数据不靠谱早就是公开的事实了,就不老调重弹了。这里我想谈的是经营数据上的靠谱,特别是客户数,经常看到某某公司报道动辄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客户数目,可是他们对客户是怎么定义?是我注册一下就成了你们客户,还是我们购买了你们产品并持续使用是你们的客户?如果注册一下就成了你们的客户,那么习惯竞品分析的我我好荣幸已成为上百家2B公司的客户。 在“人肉”极其发达的今天,数据会变得越来越客观,如果一个公司有IPO梦,那么死咬着自己客户数如何惊人是无法圆梦的。产品不靠谱
几乎每个公司都说自己是产品思维,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殊不知“极致”二字已被用烂。所以从市场上看到了极致团的大军,他们的产品高度同质化。 其对产品所谓的极致追求原因很明显:创业团队过于在意融资,给自己一个好的追求方向,便以为可以得到青睐,但所谓的产品导向更多情况只是因为VC喜欢听。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供给侧”。2B其实也是一样的。细分行业里的细分市场供给能力仍然不足,中国企业信息化仍有大量欠账需要“供给”。更何况我们已经开始企业互联化运动。市场迫切滴需要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不是“To VC的”产品思维。屁股坐在2B上,做着2C的梦
由于去年上半年2C的创业更多情况下给VC讲的是用户数,讲流量,几乎没有人关心收入,利润。 所以如何在2B市场捞到资本,很多人心思 “活”了,把2C那套取于互联网的思维和2B调和在一起,产生出了“四不象”的2B。我一直觉得2B应该用2B的方式站着把钱给挣了!做平台不靠谱
无数人想着做平台,理由我没研究懂,但我知道要成为一个真正靠谱的2B平台所需的资源是非常惊人的,钉钉的玩法,没几家玩的起。当你苦哈哈做的一个平台,小有成就的时候,大佬们说他们也看好,也要进来玩,结局就注定了。而且从客户真实需要上看,客户更需要的是场景化的应用功能、工具、或者是服务。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平台的价值。当发力平台前是否应该认真看看自己口袋里的干粮?SaaS 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金油?
SaaS 不是啥新奇特的东西,存在已久。奇怪的事,SaaS 一夜间却成了万金油,感觉什么项目不贴上 SaaS 就是“老不死”的项目。可是真实情况是私有化,混合部署仍是主流,纯 SaaS 的企业普遍亏损,而且啥时候可以正向产生利润,没人知道。定制化,客户不安全感等因素让客户长期对 SaaS 保持观望的态度。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SaaS 不能包治百病,跟风创业容易走偏了。 以上几点算是我这个2B创业新手对自己的反思吧。大家都囔囔着2015下半年是资本的撼动,但是我更坚信资本潮水褪去之后的孰优孰劣,资本会看得更加清楚,在投资回归理性之后,倒逼创业公司梳理自己的产品,更新换代或许会成为明年的主旋律,而我也对接下来更多的2B公司崛起,大家百舸争流,齐头并进,怀揣期待! 既然快年末了,我这个崔牛会里的愣头青也在这里祝愿兄弟们的公司,在明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文作者:吴奇锋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