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阿里战略调整出现新变数

    2023-09-15 刘佳庆 lv Created with Sketch.

9 月 10 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发布全员信,宣布已在当日按计划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由他接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职务,吴泳铭出任集团 CEO。让外界没有意料到的是,阿里巴巴董事会接受了张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职务的请求,阿里云董事长与 CEO 即日起将由吴泳铭兼任。此外,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 10 亿美金支持张勇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


9 月 12 日,阿里巴巴集团新任 CEO 吴泳铭发布全员信,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 驱动。“集团会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在此基础上,集团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1.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2. AI 驱动的科技业务;3. 全球化的商业网络。”这是吴泳铭 9 月 10 日上任后第一次全员沟通,明确了阿里面向未来的战略重点方向和行动指南。


对于这些新动态,牛透社与独立 TMT 分析师付亮,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科技评论人士王如晨,雷科技创始人罗超进行了交流探讨。以下是他们的观点:


独立 TMT 分析师付亮认为,大环境变了,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领先科技投入,积极进入国际市场。阿里巴巴这次调整很可能跳出“1+6+N”分拆、独立方向,转而强调整合优势。


一、做小控股集团,转变为财务投资公司的大趋势没变,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公司对 6 个业务集团的控制力不仅没有减弱,反倒加强了。除“大文娱集团”外,云智能集团再度强捆绑在了阿里商业的版图上。至少在目前的 5 大业务集团的决策层,阿里巴巴核心管理团队不仅保持着强控制力,而且通过交叉任职,实现了战略协同。


二、6 个业务集团的上市步伐将加快,但仍将可能受内部整合进度和外部大环境影响。


三、云智能集团过去两年面临政策环境变化和大模型崛起两大挑战,发展受到限制。在利润和转型双重压力下,张勇带领的团队也并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云发展受限,大模型宣传被动,云智能集团需要“再造”。相信吴泳铭在云智能集团仍是过渡,或者需要从外界引入新鲜血液,新的战略股东。


四、阿里巴巴控股集团顺利实现了权力过渡,但官方称的“新的管理班子能为公司带来新视野、新增量,带领阿里巴巴发现推动新技术,孵化更多创新可能”,靠现有管理层仍难做到。因为蔡崇信和吴泳铭给阿里巴巴控股带来的更多是资本运作视角的变更,而非业务层面。这可能需要各子集团努力。


五、张勇体面地退出了阿里巴巴决策层,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值得华为、格力等民营企业学习,高层管理团队的自我革命,“退休”老人“第二春”,是公司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一点上,一些互联网公司做得更好。


有传言说,未来阿里云将独立上市,而阿里巴巴集团将不再持有阿里云的股份,也就是彻底做切割。一般认为,将阿里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在各方面做了区隔,在目前中美科技关系条件下,有利于保护阿里巴巴集团其他业务免受可能的牵连。


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认为,如果卸任了一切阿里巴巴集团职务的张勇负责阿里云,那么,以上说法就说得通。但是,如今阿里巴巴新任 CEO 吴泳铭却替换张勇主政阿里云,这等于是强化了阿里云的控制,回复到了此前几个月张勇兼任的状态。这是不是说明,阿里巴巴集团对于阿里云的未来又做了重新安排和调整?


如果做了改变,甚至阿里云不再寻求独立上市,甚至包括传言中的盒马上市信息变化,那就真的有可能是此前的布局做了修改。这些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今年大国博弈局势变化很大,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也有很大变化,企业审时度势进行战略调整十分必要。也许,阿里巴巴六大业务分拆上市的思路有了改变,也许是微调,也许是大调,这需要时间来观察。


科技评论人士王如晨认为,张勇此刻卸任,可能跟阿里云面临的短期目标相对紧迫有关,尤其是彻底独立分拆以及 12 个月内 IPO 计划。当然还有短期恢复增长的压力。这三个方面,若只靠阿里云自身解决,是相当有压力的事。比如,阿里云彻底分拆,阿里集团未来不再持有其股份,后续会以向股东分配股息形式落实。不过,不再持有股份,不等于阿里合伙人或利益机构彻底断绝与阿里云权益关系。这是两码事。“这个任务,短期完成不轻松。”


这是因为,阿里云彻底分拆背后,隐含着复杂治理与监管话题。作为行业 2B 底座的阿里云智能,它的公共云位居国内乃至亚太第一。早已带有基础设施属性。加上数据因素,无论本地还是海外,都面临复杂监管。若阿里云只是“阿里的云”,拓展会有明显边界。因为阿里集团业务/业态多元,且已有相当规模,其他生态或组织会有谨慎。这一层面的开放,在它属市场化逻辑。但应该也有让渡运营权的因素。就是顺应治理与复杂监管 (包括海内外监管博弈)、ESG 等方面,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权益关系与治理结构。


王如晨提到,前不久阿里云智能董事会 5 名成员中,有两名非业务体系的 18 罗汉:一是“灭绝师太”郑俊芳,以阿里云智能首席风险官的身份在列,二是阿里集团首席人力官蒋芳。前者肯定担负很多权益审核、合规、监督责任。后者意味着,阿里云后续管理团队或有较大幅度调整。阿里方面昨日的公告亦表示,阿里集团将另行为其 (阿里云智能) 委任管理团队。“阿里云彻底分拆直到 IPO 前,很可能会有战略融资行动,以匹配未来更为透明化的治理,并容纳新的管理层。”


而这些硬仗,若没有阿里集团董事会、一号位主导并直接推进、协调,将难以想象。逍遥子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CEO 的同时,亦自然退出了集团董事会。昨日公告显示,吴咏铭已递补替代。“就治理来说,非常合理。”不过,这也意味着,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周期,逍遥子虽执掌阿里云,更多还是执行者角色。如此复杂的目标与内外情势下,就阿里云一方来说,协同效率可能不会太高。


这绝非是否认逍遥子与团队的能力、主动性、责任心,何况他仍是集团合伙人。只是说,12 个月内 (自今年 5 月计) 完成彻底分拆、IPO 计划,实在太难了。而吴咏铭一身多兼,此刻有利于推进目标达成。这一点,跟逍遥子当初一身多兼的逻辑并无不同。关键时刻,需要体现效率。或者说,逍遥子“急辞”阿里云一号位,属于服从大局的需要。


何况就挂牌来说,阿里云还得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重新恢复增长。其实,还有如何重新定义自身,并借此提升估值。过去几季,阿里云智能持续获利,整体规模亦大幅领先本地同业,但增长已落在低个位数。而且,随着钉钉从阿里云独立、回归集团,至少 PaaS 层面,阿里云少了撬动更大 SaaS 生态的支撑。不是说它们的合作不会延续,尤其“云钉一体”战略仍有许多拓展的空间。但必须得说,相比海外几个巨头,甚至本地几个竞争者,阿里云的叙事,少了一翼。


当然也有非常有利的一面。大模型时代的开启,不止对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考验背后综合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能力。没有能力强大且具规模、普惠特征的 IaaS 层服务,大模型就是空壳。“我们看到,阿里云智能已重新聚焦公共云核心立场,加上它的智能化要素,将比其他同业更为有利于重构 PaaS 与 SaaS 层。而它首倡的 MaaS 层的价值确立,对于生态的激发与创新,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雷科技创始人罗超表示,张勇还是很有能力的,帮阿里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不过奈何国内外形势太复杂,能够保持阿里这艘大船稳定航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张勇的最大贡献是带阿里实现了移动转型。与此同时,阿里云、菜鸟、阿里国际、阿里本地生活等业务的高速增长也给阿里编好了未来版图,张勇踏实执行了马云的“接力棒履带式”增长战略。


如今张勇正式卸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CEO,连阿里云智能的帅印也交了,还是有些意外的,交权很彻底。阿里给了张勇“功勋阿里人”的最高荣誉,还投资其基金 10 亿美元,人情味十足,这很阿里。对于阿里来说,想要实现自己 102 年的梦想,掌舵人传承体系很关键,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需要随机应变,“其实,这不是阿里一个公司的事,传承问题也是很多大公司的事。民营企业的未来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阿里率先摸索了。”


    本文作者:刘佳庆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 刘佳庆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43篇

    文章总数

    27.53万

    文章总浏览数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