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信联通将成中国 To B 超级服务商?

    2023-08-25 刘佳庆 lv Created with Sketch.

前不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半年业绩。与三大运营商云业务相关的各项数据,是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今年上半年,运营商云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状态,收入增速远超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云服务商,而基于云的 AI 业务,如大模型,则是运营商眼中新的增长点。


不仅如此,在近年来 5G、“云网融合”、“东数西算”的助推和加持下,体量本就已经十分庞大的运营商,正在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服务体系,推动 To B 业务快速成长,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的价值也正在被重新评估。有观点认为,他们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全球范围内罕见的 To B 超级服务商,这将为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凶猛的运营商云


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期纷纷发布了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其中,面向行业数字化的云计算业务仍然是其中的亮点。


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307 亿元,同比增长 6.8%。其中,移动云收入达 422 亿元,同比增长  80.5%,“IaaS 收入份额排名 TOP 3,自有 IaaS+PaaS 收入增速超 100%”;


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918 亿元,同比增长 8.8%。其中,联通云收入达 255 亿元,同比增长 36%;


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587 亿元,同比增长 7.7%。其中,天翼云收入达 459 亿元,同比增长 63.4%,“保持公有云 IaaS 及公有云 IaaS+PaaS 国内市场三强和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第一、全球运营商云第一。”


从数据上看,在运营商云中,天翼云收入最高,移动云收入增长最快。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运营商云的收入有所下滑,但仍呈现出高速增长状态。如果与互联网系云服务商进行对比,阿里云今年上半年收入约 497 亿元,同比增长 10.5%,天翼云和移动云的收入均已逼近阿里云上半年的收入。三大运营商上半年云业务收入总计达 1136 亿元,是阿里云上半年收入的两倍多,而在收入增速上,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均远超阿里云。


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运营商云的市场份额也在提升。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 IDC 于今年 4 月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 (2022 下半年) 跟踪》报告显示,在市场格局方面,2022 年下半年 IaaS 和 IaaS+PaaS 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市场排名前三位的云服务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与 2021 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相比,2022 年下半年的排名有了一些变化,在 IaaS+PaaS 市场,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这些得益于运营商云在市场上不断加大拓展力度。牛透社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运营商云接连获得了许多政企项目大单,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以天翼云为例,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2023 年上半年,天翼云中标项目数 2.2 万个,签约项目金额 264 亿元,行业客户数增长 17.4%,超过 350 万户。尤其是政企市场,天翼云的政务客户超过 60 万,收入贡献达到 27.8%。在国资委 40 个行业领域公有云中,天翼云占 60%。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表示,公司积极拓展政务、工业、文旅、金融等行业的云需求,持续打造标杆项目,并加快复制推广,驱动天翼云高速增长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有业界专家向牛透社分析,目前云服务的“下半场”也已进入深水区,政务机构、央企国企是用云的主力,在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有着信创、安全可信、自主可控、自主创新标签的三大运营商,自然会成为政企客户的首选,“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定位、行业属性和资源渠道,让他们在云服务市场上,特别是在政企市场上占有很大优势。”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均高度重视云计算业务,且均有详细规划。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就表示,移动云既是中国移动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关键的战略业务,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如何持续打造基于运营商自身资源禀赋的差异化优势。在今年 5 月举办的 2023 移动云大会上,移动云制定了 “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 3.0’ 驱动的算力网络,通过深化 ‘4+N+31+X’ 集约化梯次布局,推动社会算力并网纳管,实现热点集约、跨区辐射、边缘覆盖,力争突破年营收 1500 亿的发展新高峰”的目标。


联通云已制定了 2023 年全年收入力争超过 500 亿元的目标。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梁宝俊在半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联通云是公司确定的战略性基础业务,也是公司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下一步中国联通在云业务方面着力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全栈产品的自研,另一个是发挥云网一体、算网融合对业务的带动作用,将规模做大。”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则强调,天翼云力争今年实现千亿的目标不动摇。他表示,中国电信发展云业务是基于自身云网融合的优势,攻克云及云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发展云业务要有很好的体制机制保障,要有一支庞大队伍和一批高手;还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目前国云生态已经成型。“中国电信将高质量建设云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进一步完善国云框架建设,加快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算力中心建设,全方位强化天翼云能力和优势,巩固头部云服务商的市场地位。”


从云计算到大模型


在三大运营商的半年度报告中,引人关注的还有他们对研发的大量投入,以及在 AI 方面的最新进展。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均大幅增加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中国移动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85.15 亿元,同比增长 21.6%,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6%,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移动打造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从算法、平台、能力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级智能化服务能力,赋能内外部 27 个领域超 830 个应用。


中国联通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24.35 亿元,同比增长 11.3%,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27%。中国联通通过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速提升 AI 能力,“在内部,网络 AI 应用已上线超过百款,有效赋能网络规建维优;在外部,面向行业应用,研发视觉合规分析、语音质检、语音外呼等 40 多项产品,覆盖 11 个重点行业、30+典型场景,带动收入数十亿元。”


中国电信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41.4 亿元,同比增长 27.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6%。其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平台和网络等多个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壮大研发人才队伍,研发人员人数较去年底增长 21.4%。


除此之外,对于火热的大模型,运营商也都不甘落后,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推出了各自的大模型。今年 4 月,中国电信发布“星河”通用视觉大模型 2.0,提升模型语义理解能力,并扩展视觉多元感知、精细分割和空间交互关系能力。上月,中国电信还发布了生成式语义大模型 TeleChat,围绕金融、文旅、教育等行业,将打造场景化综合智能解决方案;今年 6 月,中国联通推出了“鸿湖图文大模型”,包含两个版本,分别是拥有 8 亿训练参数和 20 亿训练参数的版本,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图文处理功能;中国移动则在今年 7 月发布了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分别面向数字政府建设和智慧客服。


“电信运营商早就把 AI 提升到战略高度了,只有基于云计算这样的基础设施,运营商才能更好地发力 AI。反过来说,有了复杂的 AI 能力,云也能有更好地发展,大模型是云和 AI 相互融合的代表。”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例如,云服务中的异构计算平台,可以在大模型采用 GPU、TPU 等算力资源进行训练和推理时提供支撑。大模型训练一方面需要大量数据,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数据,需要云服务提供的框架、存储以及应对高并发高吞吐的能力。另外,运营商的“云+AI”组合可以提升现有的智能客服等服务,面向行业客户,运营商也可以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基于 AI 的增值服务,“AI 会给运营商云带来更多的收益。”


实际上,AI 对于运营商来说,不止是收益,而是新的增长点。


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正从云基础设施向大模型基础设施升级,而大模型基础设施是运营商立足大模型时代乃至智能时代的根本,其重要性不亚于前面任何一次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战略逻辑将从基于网络和云的数字信息服务,向基于大模型和数据集的智能信息服务转变,进而带动运营商由数字企业向智慧企业升级,一方面重构云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化应用和大模型配套服务等对外的业务数字化,另一方面也会帮助运营商提升网络运营、 网信安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管理和运营数字化的效率。


国盛证券则认为,随着运营商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地位提升,运营商云有望承接海量的中国 AIGC 运行需求,成为 AI 时代的“基站网络”。


全国算力“一张网”


无论是云,还是 AI,均离不开一个关键词“算力”,随着如今产业数字化的持续推进,算力服务不但是重要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并且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于 2020 年底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支持建设高水平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资源调度能力。”2021 年 6 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上月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 发布了《云计算白皮书 (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和《中国算力服务研究报告 (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


在解读《白皮书》时,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引发数字应用方式和算力资源供给的双向变革。一方面,云计算将向下重新定义算力资源使用方式;另一方面,云计算将向上定义数字应用新界面,催生算力服务新范式。而《报告》则显示,中国算力服务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基于需求引进”与“自行技术演进”态势,以“任务式”服务为核心的算力服务从云服务演进而来,考虑到适用人群特点,国产算力服务呈现普惠化、泛在化、标准化特点。需求上,传统产业应用数字化与算网新应用构建亟需标准、稳定、易用的算力服务;技术上,云计算逐步成为数字世界操作系统,云服务向算力服务加速演进。


“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和信通院的研究均表明,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支撑,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备受重视。三大运营商作为算力产业的主力军,算力网络建设是继 5G 之后的投入重点。”上述业界专家表示。牛透社在查阅近年来三大运营商业绩报告相关信息时也注意到,从 2021 年起,三大运营商的投入重点,开始从 5G 向算力倾斜,且呈逐年增长之势。业绩报告显示,中国移动预计 2023 年资本开支合计约为 1832 亿元,主要用于优化算力资源布局等方面;中国联通 2023 年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资本开支水平将达 769 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 19%、同比增长超过 20%;中国电信 2023 年的产业数字化投资将增加 40%,其中,算力投资将达 195 亿元。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告诉牛透社,在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去年开始大力推动的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以及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些重点建设项目,会让中国的算力结构发生变化。三大运营商将自身定位为算力基础网络的建设者和提供商,提出了全国算力“一张网”的概念,将向各行各业提供算力资源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云服务市场将面临着更复杂的竞争环境,运营商云的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对国内算力产业的另一支主力军——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和华为云等科技企业而言,三大运营商的规划和动作颇具威胁。有科技企业的云计算从业者对牛透社坦言,运营商云有着政策、资源优势,当然希望掌握至关重要的算力资源,但国内云行业仍旧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同的云服务商,由于底层基础设施不同,如果要实现算力“一张网”,需要建立统一的算力体系和标准,也需要建设统一的算力分发网络,这需要相当复杂的技术攻关,也需要巨大的投资和工程量。“我们其实不太赞成现在建设算力‘一张网’,因为各方面都远未成熟,我们更希望在现今的情况下,由更加科学的市场机制分配算力资源。”


To B 超级服务商?


“科技企业与运营商在算力资源规划和建设上的分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运营商掌握着大量的网络资源和 IDC 资源。”一位互联网行业专家在接受牛透社采访时认为,充沛的算力意味着大量的带宽需求,像阿里云、腾讯云每年都要向运营商支付巨额带宽费用,“金额都在百亿元级别”,带宽费用占成本大头。


现在 AI 大模型如火如荼,数据和网络的传输成本只会更高。而且,全国范围内的 IDC,大多数都是三大运营商建设的,科技企业的云服务租赁了很多运营商的机房,这些带宽费用、租赁费用、网络费用本就已经很高,如果现在算力也需要支付大量费用,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科技企业不愿在这方面继续受制于人。”


运营商云对科技企业的影响不止于此。去年 7 月时,国资委曾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会议相关信息显示,中国电信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围绕数字社会发展,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有分析认为,这将为国内的云服务市场带来更大的变化。


另外,牛透社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运营商云在政企行业的攻城拔寨,生态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牛透社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 SaaS 企业之前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合作伙伴,但现在纷纷寻求与运营商云建立生态合作。上述云计算从业者表示,这些 SaaS 企业的客户很多是央企和国企,“客户用的是运营商的云服务,那么 SaaS 企业作为生态合作伙伴,自然也要围绕着运营商云展开。”


运营商云虽然凶猛,且有各种资源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例如,在技术能力方面,运营商云就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运营商可提供云、5G 网络、网络设备等产品,这些产品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低,但如果遇到对技术有要求的客户,运营商就可能将项目让诸如互联网云服务进行分包。此外,从去年开始,三大运营商也开始与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企业建立了云计算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而且,运营商和科技企业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今年 5 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 CEO 张勇向阿里云员工发出全员信称,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外部战略投资能够为阿里云带来技术、市场、渠道等新的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这给了外界很大的想象空间。在牛透社的采访中,多位业界人士认为,电信运营商入股阿里云的可能性很大。有分析认为,如果电信运营商入股阿里云,双方要比一般意义上的战略合作更加深入,二者的关系将变为“战略投资+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生态共建”。


同时,电信运营商会与互联网科技云公司一起构建更稳健的云网一体的数字化时代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更加融合发展。此外,多位业界人士认为,受阿里云上市影响,互联网系其它云服务商也将启动上市计划。届时国内的云服务市场将会有新的变化,“电信运营商云+互联网云”这样的组合会成为主流。


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三大运营商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华创证券的研报就认为,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技术能力,三大运营商均已经走在全球运营商行业的前列,目前国内运营商的估值既没有充分反映传统业务规模,也未充分反映其在数字经济、AI 等多领域成长为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未来具有较大的向上提升空间。中信建投也指出,电信运营商经营持续向好,“中特估”体系下价值正在重塑。“市场已逐步认可运营商云计算业务的价值,叠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因此估值水平得到提升,但运营商在数据要素领域的增长潜力仍待市场充分认知。”


本月初发布的《财富》世界 500 强最新排行榜显示,三大运营商集体上榜。其中,中国移动排名第 62 位,是榜单上全球排名第一的电信运营商。“除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不容小视。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


上述业界专家表示,三大运营商体量巨大、资金充沛,在“云网融合”、“东数西算”的助推下,通过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服务体系,推动云计算 (IaaS+PaaS+SaaS)、AI 等多个层面的业务快速增长,是国内政企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和总集成,还可能承接国内 AIGC 的运行和运营,再加上与互联网云服务商的新型关系,“三大电信运营商有可能会成为全球范围内罕见的 To B 超级服务商。”


对于这一观点,各方反应不一。上述科技企业的云计算从业者就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三大运营商可能会进一步运用自己的独有优势,挤占竞争对手的地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云在组织架构、技术能力、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还有待提高,将会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等大厂互补共赢,一起做大做深国内的云服务市场。

    本文作者:刘佳庆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 刘佳庆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43篇

    文章总数

    27.7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