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突围,中国 SaaS 如何击穿增长天花板?
-
2023-08-22
吴昊James@SaaS
最近,那篇“中国不需要 SaaS”的帖子被讨论地很多,但这个问题太过基础,以至于不值得反驳。——与其讨论中国 SaaS 有没有未来,不如讨论中国 SaaS 如何走向未来。
我看了很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其中部分激情有余、逻辑不足,也有错误地引导所有 SaaS 公司都去设法突破大客户的,看得出来,大家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解释面临的困难。
我能做的也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毕竟实践出真知。稍多一点的是,我这 11 年的 SaaS 创业及陪跑经历中接触面稍有深度和广度;另外,最近 5 年做 SaaS 创业顾问也让我比较有闲暇做一些跨界知识的研究。
我回答今天这个问题的关键解题思路是:在讨论一个复杂问题时,如果用一条路径讨论不清楚,就需要先分类再讨论。
下面这篇文章很长,这里列个【内容提要】,可以作为一条脉络:
将中国 SaaS 产品分类探讨
通用工具 SaaS 的出路:行业化路线+产品高可配置能力
行业 SaaS 的出路:不断加长价值链 (手段:更多 SaaS 工具+人工服务+数据增值)
互联网“连接”思维
政治经济环境里的连接:更宏大的基础逻辑
如何获得 To B 的“连接”思维?
总结:当前,我们能做什么?(《2023 年 SaaS 企业基础工作清单》)
将中国 SaaS 产品分类探讨
通用工具 SaaS:HRM、CRM、智能客服等 (提供工具帮客户提高管理效率)
通用商业 SaaS:易快报财务收支管理、分贝通支出管理、Ping++聚合支付等 (除了提高管理效率,还用非常具体的场景帮客户实现增值价值)
行业工具 SaaS:聚水潭和旺店通的电商 SaaS、云朵课堂和校宝在线的教育机构 SaaS (提供工具提高管理效率,收取 SaaS 年费或按消耗 [订单量等] 收费)
行业商业 SaaS:有赞 (年费+切交易等增值收费)、领健 (年费+领健商城)
当年的质疑主要是:
通用产品为何要行业化?一个通用方案打天下不是最好的 SaaS 复制逻辑吗?
—— 可是国内没有实质上的新软件产权保护、创业公司太卷。通用产品不走行业化,遇到行业里的 SaaS 产品困难重重;平台公司还很容易入侵。(大家都看到了,最近钉钉也开始进军 HRM 领域;对于目标客群与钉钉接近但没有行业化的 HR SaaS 公司来说,这又会是一个新的冲击)
商业化不适合 SaaS 创业者,我们擅长的是软件,不是产业互联网。
—— 最近 10 年我们受到最大的教训就是:SaaS 创业并不是把硅谷经验 copy 到中国那么简单;帮助中国企业解决问题,是中国 SaaS 存在的唯一价值。而中国企业面临的大部分挑战都不是管理效率提升的问题 (与美国企业大不相同),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获得订单?如何获得客户?如何让客户满意?如何与上下游协作?......这大部分都是业务问题,而不是管理提效问题。
通用工具 SaaS:行业化路线+产品高可配置能力
服务中大客户的(客单价>2万元) 服务小微客户的(客单价≤2万元)
参照《客单价决定论》一文,这个客单价销售自拓成本过高 (门店类稍微好一些),最终公司价值存疑。如果产品有很强的 PLG 自传播属性,可能在中国市场的早期发展中会比较顺利;但因为没有行业属性,门槛低,巨头进入后很难受得住。
换个角度思考,一个有着广泛目标市场的“通用”、低客单价 SaaS 产品,不正是平台公司的菜吗?(这个方向我也还没想到如何突破,期望和大家一起为这类 SaaS 产品找到出路),所以我们放下服务小微企业的通用工具 SaaS,这一节主要讨论“服务中大客户”的通用工具 SaaS。
经过与通用工具 SaaS 公司中几位顶尖创始人的多年反复交流,我的总结是:坚定的行业化路线,是他们持续增长的动力。
这里有两层问题要探讨:
正好在去成都为腾讯加速器讲课前,有一位低代码公司的创始人找我交流。低代码产品是典型的跨行业通用 SaaS 工具,对吧?他对行业化的疑虑就是为什么不能按客户做出的工具类型分?
我马上例举了我以前在 CRM 公司的尝试。同样作为 CRM 产品,按行业做解决方案可能是百套、千套;既然是销售管理软件,为何我们不按销售业态来划分方案?这样就只有几个有限的业态:直销 (行商)、渠道 (经销商)、电话销售 (远程)、电商......每个业态的场景还特别清晰,做成方案很完美。
1. To B 商业世界本就是按行业划分的,我们自己创造的分类方式并不在客户的认知里;
2. 大部分客户也主要在行业内纵向传播、互相影响,我们创造的分类没有传播通道。
如此,我与这位低代码创始人就达成了一致:行业化路线是通用工具 SaaS 的必选之路。
关键问题 b:为什么通用 SaaS 公司会胜出?
这里又有两个子问题:
b1. 在行业客户那里,通用 SaaS 公司的行业方案与行业 SaaS 公司的方案,谁会更有竞争力?
b2. 行业头部、腰部大客户为何要选择通用 SaaS 产品?
在整个多行业大市场上,各个行业里都会分出头部、腰部、尾部企业。按照数量分布,一般也是正三角形的。(如果按市场份额分布则很可能是橄榄型或哑铃型)
头部客户到尾部客户的管理成熟度逐渐降低。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头部客户追求管理效率提升,是工具 SaaS 的优质目标市场,腰部次之。
SaaS 企业满足各层级客户需求的方式如下图:
超级头部客户:例如招商银行、沃尔玛这些超大企业会选择自建为主+部分 SaaS 产品;
头肩部客户:自建代价太大、发生过自建失败案例或新企业缺乏自建 IT 系统的组织基础,通过购买 SaaS 产品+定制开发的方式完成;
腰部客户:无资源自建,需要购买 SaaS 产品,通过配置完成后上线交付;
尾部客户:是否真正愿意付出足够费用 (能覆盖 SaaS 公司经营成本) 的 SaaS 产品?存疑。
做了这个跨行业的客户市场分析后,我们会看到:通用 SaaS 进入行业的最大优势在于产品的“高可配置公共组件”得到在多个行业市场多次复用机会。
不少 SaaS 公司把这个“高公组件”成为 PaaS,我理解这只是 aPaaS 概念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而行业 SaaS 公司由于市场没有那么广阔,就不会在“高公组件”上花那么多成本。
我们推演一下这个市场未来会发生什么:
1. 在每个行业市场上,行业 SaaS 产品由于长期扎根行业,在产品的行业专属性、产品的易用性等方面有优势;而进入该行业的通用 SaaS 产品在产品可配置能力上有更大优势;
2. 腰部客户需求较标准,基础配置能力就可以满足需求,他们会更偏向使用行业 SaaS 产品;
3. 头部客户的主要诉求是系统的延展性,即可通过配置或定制开发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业务及管理需求,所以会更偏向使用通用 SaaS 产品高可配置的行业解决方案。
4. 从更长时间看,这个微生态是长期竞合关系,资本、新技术,以及创始人之间的个人关系都是变量。
当然,行业工具 SaaS 企业也有自己的出路。
第一,通用 SaaS 产品的高可配置能力也是需要重金砸出来的,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这个时间窗已经关闭。目前市场上做出了成熟 aPaaS 也就只有 HRM、CRM 等少数领域 (而且仅限上文所说第 1、2层 PaaS);高可配置能力门槛稍低,但也需要横跨多个行业共享认知和分摊成本,同样存在资金、能力和时间门槛。也就是说,留给行业 SaaS 产品的空白功能区域还很多。
第二,行业 SaaS 有更重要的历史使命,详见下文。
行业 SaaS 的出路:不断加长价值链
淘宝 2020 年,2465 亿(佣金+广告)÷ 7万亿(淘宝总 GMV) = 3.5% 有赞2022年,营收14.97亿元 ÷ 1014亿(有赞商城总 GMV) = 1.5%
互联网“连接”思维
1980s 在个人电脑上自己写程序、自己欣赏运行结果,感受到计算机“确定性”的冲击...... 1990s 在学生宿舍里连上局域网 (LAN) 的兴奋,原来计算机是可以交互的...... 2000 年用上互联网 (Internet) 突然看到整个世界......
企业内部的连接:内部使用的 HRM、OA、ERP、VMS、CRM 都在此列。 企业之间的连接:开放式 OA 产品——钉钉/企业微信/飞书、SRM (供应商管理系统)......
政治经济环境里的连接:更宏大的基础逻辑
为了让“连接”的逻辑更容易理解,我们扩展一下阅读边界,一起聊一下历史上的“连接”。
中国近代史里,大家会觉得大清朝很失败;但事实是,大清是华夏文明封建时代统治能力的巅峰,没有大清,中国不会有今天这个版图。
清朝始于东北,这正是一个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混居之地。这个基因决定了清朝的统治者能够同时深刻地理解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然后大清通过高原文明的藏传佛教及联姻,连接了蒙古草原文明;又学习儒家思想,连接了中原文明。清代的皇帝是有多重身份的,既是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大汗,还是藏传佛教的文殊菩萨转世。
正是这些“连接”作用,使得中华民族拥有了历史上最大的疆域,联合了众多民族。然后通过末代清帝的退位诏书,将这个疆域的合法统治权传递给了民国。
再讲讲 1978 年来中国经济为何会崛起?同样是因为中国站在了一个极好的“连接”位置上。这次我们连接的是“大陆”与“海洋”。
下图也是施展老师在《中国史纲 50 讲》画的一张图:
这里有个特别贴切的故事。很多西方国家去援助非洲国家效果不好,这背后的原因是西方国家援助之后,非洲国家发展起来了,还是把价低质优的原材料卖给中国;好处让中国公司占了,西方的援助行为就难以进入正循环。
而中国去非洲援助、中国公司去非洲搞开发,产出的都是中国需要的矿产品和农产品。这样一个正循环就会牵引中国政府和企业愿意去开发第三世界国家。(除了得到 App 上的《中国史纲 50 讲》,施展老师在得到上还有另一节课《国际政治学 40 讲》,也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学习)。
同时,“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传统 OP 软件的路径是旧地图,美国的 SaaS 路径也只是他国的地图。中国的 SaaS 从业者需要在中国的大政治经济环境中,用新思维寻找新路径。
如何获得 To B 的“连接”思维?
总结:当前,我们能做什么?
总结一下,中国的大环境要求 SaaS 创业者:用互联网的“业务连接”思维升级“管理提效”工具思维。
管理提效不是完全不需要,对很多大集团、大企业确实是刚需 (但增速不可能太快),甚至也可能是我们打开中小企业的敲门砖。 (前提是新产品比原有方案,例如 Excel,提效十倍)
无论如何,这不是中国企业的主流需求。我更建议大家从客户的业务出发,用互联网的“连接”思维、创新地帮客户解决问题。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能做什么?还是围绕这个四象限分类来谈。
这里列一下我给大家的《2023 年 SaaS 企业基础工作清单》:
1. A/B 轮之后的企业,尽快实现“长期现金流安全”、提高人效到 45 万以上 (全员每人每年),实现“精细经营”;
2. A/B 轮之前的企业,设法低成本地实现产品 PMF。(在中国 PMF 比在美国更困难,这仍是商业不成熟带来的——客户需求离散度偏高。我们的产品需要找到那种“热刀切黄油”的感觉)
3. 通用工具 SaaS 主要有两条道路:面对中大客户的通用 SaaS 考虑走向行业化;少量 SaaS 产品则利用非常具体的场景走向商业化。估计只有非常少量的企业能够走通第 3 条路:PLG。
4. 行业 SaaS:基于行业优势,不断加长价值链,提升营收占行业 GMV/GDP 的比例。这里有两种形式:增加工具价值、提供增值价值。(包括一些人工专业服务)
5. 坚持标准产品交付。高客单价产品需通过提高人效 (≥45万/年) 来构建交付生态体系。只有 SaaS 公司的人效高了,才有生态伙伴 (人效 20~30 万/人年) 放心陪我们玩。
6. 无论是通用 SaaS,还是行业 SaaS,用“连接”重新思考自己的产品价值和未来方向。
7. 最后,还是那句话,CEO 请多读书、多思考、少折腾。
今天这 9000 多字,总结起来就是 3 句话:
1. 通用 SaaS 横切多行业头肩部客户;
2. 行业 SaaS 深挖自己的行业,想方设法加长自身的价值链;
3. 用互联网的“业务连接”思维升级“管理提效”工具思维。
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中国 SaaS 走向未来的路径。
-
本文作者:牛透社
责任编辑: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