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5.0 时代,CMO 能扛起增长大旗吗?

    2023-01-08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田原 B2B 营销与增长专家  整理 | 宋思杭


在营销 5.0 时代的赋能下,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CMO 可以通过数据“看见”更多的智能决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CMO 也将承担起更多的增长责任。


12 月 23 日,由崔牛会主办的 2022 中国 SaaS 大会在线上成功举办。B2B 营销与增长专家、《SaaS 增长方法论》作者田原在 MarTecher 峰会上,带来以“从花钱到挣钱,CMO 必须为增长「正名」”为主题的演讲。


田原表示,在数字增长时代,CMO 会给企业带来三个巨变。第一,数字化,自动化 AI 会提升营销效率;第二,营销决策发生颠覆式的巨变,由老板决定变成客户做决定;第三,客户价值真正的爆发,客户及销售,客户及渠道,客户及品牌。


以下为田原演讲实录,经牛透社编辑,有删减。


营销 5.0 时代,增长才是最大价值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谈增长?

 

市场团队一直是一个既花钱又挣钱的团队,但在过去,可能更多地被贴上花钱的标签。因为在品牌时代,我们做广告、活动、PR 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看到整个品牌的变化,比如美誉度和知名度。所以在短期内,很难拿到可以即刻看到变化的指标,让同事和领导认可。


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我们会发现,营销的黑盒子被一步步打开。从 to C 到 to B,即便是 to B 那漫长的接单周期、复杂的决策链,营销的黑盒子也被打开了。


比如,决策链上某一潜客的关键决策人 a 早上读了我们的公众号文章,下午另一个决策链的关键决策人 b 参加了我们的线上活动,而决策人 c 在某一天参加了我们线下的活动。决策链上的这些关键人,与品牌的互动数据被记录下来,就构建了整个目标客户和品牌互动的客户旅程,这样我们就可以精准且有目的性地展开营销活动。这些已经被很多 CMO 验证,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惊喜和奇迹。


举个例子,在同赛道,数字化做得好的公司 a,客单价约 10 万,已经实现了平均结单周期 45 天;而其竞品结单周期仍为 6 个月,我们可以看到营销效率差了 4 倍。正是因为数字化让我们有了更多赋能,整个 to B 的营销盒子被打开,市场团队终于可以证明自己的短期投入有增长效果。

 

有一个案例,我们看到有 3000 多名用户参与了潜客,传播转发了 900 多次,最终有 7000 多位潜客参与,这个过程产生了 65 个线索,线索经过孵化,最终变成 30 个 MQL,也就是市场部认可的线索。对于这家公司,一个 MQL 值 6000 元,那么这个活动就会带来 18 万元的商机,从人员到市场预算总计支出 3 万元。可以得出,这个营销活动的 ROI 高达 600%。

 

在今天,营销效果能立刻变成数据化的东西,向公司证明,被所有人认可,所以市场团队终于可以为增长正名了。另外,数字化一定伴随着精益管理同步发生。在整个营销学全流程,也会发生很多改变。

 

在我入行的 20 年前,我们都感动于销售去坚守客户,守了两周,终于打动了客户,了解他的产品,那时候其实也是 raw leads;但是今天,销售的价值更多地放在销售流程的后端,去签单、去收款,而市场团队主要负责拓客和转化,将 raw leads 孵化成合格的线索再给销售,让销售跟进,这样大家都能提高营销效率。

 

正是因为营销黑盒子被打开,整个营销的销售流程被更加精益化管理,我们看到了降本增效惊人的改变。可以说,我们今天正从一个骑马时代迈向汽车时代,也许一开始车可能没有马跑得快,但未来它的速度将远超过马。

 

有些 CMO 已经成为先行者,他们取得了成果,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故事。前段时间听到有垂直行业的人说,他们基本不需要太多营销预算。因为 80% 的潜客都在私域里,他们只需要给这些客户做精准营销,就可以实现持续增长。我们也听到,有新的品牌进入到国内,他的很多国际竞品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进到国内后,靠数字化和私域的加速赋能,他们仅用 3 年就成了细分赛道的第一。

 

这些故事说明,未来已来,我们已真正迈入到数字化时代和增长时代。营销管理的开山鼻祖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 5.0 的时候主题是增长。那为什么大师说,未来 5.0 营销时代是增长?

 

回顾 1.0 时代,我们经历了从产品到品牌,再到流量和增长。在工业品早期,供不应求,所以那时候有一个好的产品,大家都会争相采购,产品一点不愁卖。但随着工业发展到中后期,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所以相应地,我们更需要有精神诉求,这就产生了品牌价值。

 

当然,品牌价值主要是一个外向型、曝光型的宣传,所以那时候以做广告、PR 活动为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发生了巨变,变成了流量时代,谁有流量,谁就获得更快增长。小的品牌也能以流量超越大的品牌,所以在流量时代,大家都去抢夺自己的流量。

 

而随着流量的普及,信息差的减少,今天又逐渐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我们不但要传递价值,更重要地是构建和客户的深度关系,共享品牌价值。数字化赋能让我们更精准地实现这一点,增长是数字化时代赋予我们最大和最新的价值。当然,品牌时代并不是说产品不重要了,流量时代也并不是说产品、品牌不重要了,同样增长时代,流量、品牌和产品依然有它们的价值。

 

只是,每个时代会赋予我们独有的新机会。增长就是在 5.0 营销时代,数字化赋予我们更大的价值,这是下个时代的关键。


为什么是 CMO 扛起增长大旗?


在今天和未来,公司一定要有人扛起增长大旗。那应该是谁呢?是 CEO 吗?还是销售,研发,或者是 CMO?

 

我们可以深探底层逻辑。在数字化时代,增长一定要有三点特别重要的能力。第一,点对面、一对多的营销能力;第二,数字化工具,AI 自动化工具的驾驭能力;第三,客户深度洞察的能力。

 

第一点大家都知道,市场和销售的本质区别,市场做点对面、一对多营销,销售做一对一营销。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过去的累积和经历都说明,市场团队比销售团队更适合在数字化时代,扛起点对面营销、一对多营销的增长大旗。

 

再看第二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工具的使用,最重要是应用。市场团队有很好的市场践行,如果使用了 MarTech 自动化 AI 工具后,能很快地跟营销结合起来。所以,从这点来讲,市场团队依然在工具的使用上有先天优势。

 

最后一点,获得客户的洞见。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历过品牌时代,对于较为传统的 to B 公司的市场团队,在过去确实离客户有点远。因为在品牌时代,即使离客户远,依然能把品牌长线工作做好。但在数字时代,要想做好增长,就必须亲近客户,等市场团队亲近客户之后就会发现,客户现场有“神明”,客户总能告诉我们更聪明的营销决策。所以只要攻克这一点,市场团队就一定是公司里最适合扛起增长大旗,为公司带来增长的团队。

 

2017 年,我们有 150 种 MarTech 工具,到了 2022 年,我们有上万种工具。可谓是天时地利,就差人和。只要市场团队准备好,CMO 勇敢地从品牌时代跨越到增长时代,就能扛起增长的大旗。

 

最后,数字时代,CMO 会给企业带来哪三个巨变呢?


第一,数字化,自动化 AI 可以使公司的营销效率提升 5~30 倍;第二,企业营销的决策将发生巨变,从老板做决定变成客户做决定;最后是客户价值大爆发,客户及销售,客户及渠道,客户及品牌。


很多公司都在践行,包括我也看到很多案例。比如一家公司 20 多人,有客户和企业方参与的整个复杂的 to B 流程,竟然在 7 天内完成。在过去我们可能需要 3-6 个月,才能完成 B2B 营销流程。但在今天,7 天就做到了,这确实是一个小奇迹。

 

过去的营销决策,往往是公司的领导做决定。我们总是希望,客户能告诉我们,哪个产品是你们真正觉得好的;哪个营销方案是您最认可,产生效果的?哪一半营销预算我花错了?因为 to B 与 to C 一样,也存在一个百年难题,有一半营销预算是浪费的,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今天,通过数据可以得到与客户的互动信息,这就相当于客户来帮我们做营销决策。因为对企业来讲,他们要的并不是那些营销数据,而是营销数据背后带来的聪明决策。当然,在今天,让客户来给企业做聪明决策已经变成现实,但我们需要有很强的团队和数字化营销能力,让客户来帮我们做更聪明的决策。

 

最后是客户价值的爆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做了一篇推文,发现在我们的潜客里面传播,有一个客户他虽然不是 KOL,但他却是这个行业的信息关键节点,因为他竟然能把这篇文章转发给 300-500 个业内的潜在客户。在过去,我们并不能看到这样客户的价值,但是今天我们会发现,这是我们最好的渠道。如果我们也能很好的与客户进一步合作,把这些价值发挥出来,将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营销精准度和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数字增长时代,CMO 会给企业带来三个巨变。第一是数字化,自动化 AI 会让营销效率提升 5-30 倍;第二,整个营销决策会发生颠覆式的巨变,由老板决定变成客户做决定;最后是客户价值真正的爆发,客户及销售,客户及渠道,客户及品牌。

 

未来的品牌一定是企业和客户共同享有共建的品牌;未来的 CMO 也一定是数字时代企业增长的开创者。


    本文作者:牛透社 责任编辑:又又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203篇

    文章总数

    1190.63万

    文章总浏览数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