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25 中国公有云市场将达 900 亿美元 | 深度报告

    2022-07-28 杨铭煜 lv Created with Sketch.

未来,中国云应用风潮的推动力究竟是什么?从外部环境来看,“十四五”规划和疫情是主要推手;从内部来看,企业如果想从优秀走向卓越,势必不会拘泥于上云这个动作,而是借此实现新的商业价值。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牛透社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了麦肯锡一篇名为 Cloud in China: The outlook for 2025 的报告, 作者为 Kai Shen、Anand Swaminathan、Xiaoxiao Tong 和 Kevin Wei Wang,以下 enjoy~


中国云市场虽然起步较慢,但发展迅猛,其规模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云服务市场。展望未来,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从 2021 年的 320 亿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900 亿美元。


目前,C 端企业走在中国云市场的前列,这些企业对算力的需求波动非常大——双 11 期间电商流量、交易量和商品总销量可以达到平日的 30 倍;直播带货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也十分惊人;顶级网红一天可以实现 1 亿次的观看量和超过 10 亿美元的预售额。因此这些企业需要弹性、按需取用的付费模式和不受限的算力。


未来,C 端企业仍将是中国云服务发展的重要推手,但麦肯锡认为,工业和制造业会成为下一波云服务浪潮的领导者。麦肯锡调查了 278 名企业决策人对于商业价值的洞察,受访者来自多个行业的企业 IT、数字化和云服务部门。


1. 中国未来混合云和多云格局中,私有云仍占主导


未来数年,中国云迁移的步伐将和其它市场基本一致,从 2021 年至 2025 年,迁移到云上的 IT 工作负载预计增加 19 个百分点。但中国市场不同的一点是私有云比公有云占比更高,2025 年二者分别将达 42% 和 36%。


图片


如下图图左,调查显示,仅有 11% 的公司计划将重点放在公有云上,38% 的公司选择混合云和云原生,51% 的公司表示将主要使用服务器和私有云。选择私有云是因为对公有云的安全性存疑,像金融服务等一些监管行业希望能内部保存数据。中国企业对于私有云定制的需求非常大,私有云的可扩展性较差,这限制了其盈利能力。


对于企业 IT 和软件支出,大多数中国公司并不热衷于经常性付费模式,宁愿一次性付完或者预付款,把年度预算用尽。因此,中国市场的云服务商如果想要增长,就要在私有云和公共云方面具有强大的价值定位,并能支持企业部署混合云的能力。不仅如此,这些云服务商还需要找到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并管理短期到中期的模式,其价值感相比发达市场更低。


如下图图右,选择上云的公司中 19% 倾向单一云,76% 的公司选择多云,5% 的公司认为可以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构建自有云。


图片

2. 制造业、工业上云进程落后


在中国,一些科技和数字原生技术应用较为发达的产业(如电商、教育)已经将大部分 IT 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但很多其它产业上云进程较为落后,尤其是 GDP 占比 1/4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在国家最新政策指导下,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善。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增长放缓,这些都会制约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希望在“十四五”(2021- 2025 年)期间提高数字化能力和生产力来改善这一点。“十四五” 规划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程序的采用率从 15% 增加到 45%;产品研发、制造执行、内部运营、维护服务等流程的管理运营数字化程度从 55% 增加到 68%。


预计到 2025 年,工业部门 32% 的本地 IT 工作负载将迁移到云上(主要在私有云上),旅行、运输和物流的上云率将达到 26%,仅次于工业部门。



图片



3. 业务增长是上云的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上云的三个首要原因分别是:



- 快速扩展以支持业务增长 (60% 的高管将其列为两大原因之一)


- 提高 IT 效率 (43%)


- 高可获得性和韧性 (36%)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 17% 的高管表示上云的首要原因是为了 SaaS,考虑到中美 SaaS 市场规模差距也就不难理解了——2020 年中国 SaaS 市场规模为 52 亿美元,而美国则达 1200 亿美元。如果 SaaS 应用程序和工具能够广泛采用,就能为创新和价值创造释放无限潜能,但前提是中国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态度,愿意为 SaaS 付费。



图片



4. 迁移成本&难度是上云最大挑战


在被问到上云的最大挑战时,选择迁移成本&难易程度、安全性及合规性的受访者占 94% (每位受访者可以选择两次),仅有 16% 的受访者选择缺少优秀的商业案例。


由此可见,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云对于提高效率、生产力以及捕捉商业价值的作用。上云能提高收入和利润,这一点十分明确,云服务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可以借此说服企业做出转变。


图片




5. 领跑者将超过 70% 的 IT 工作负载托管在云上


中国企业上云进程差异化明显,可以分为领跑者、跟随者和落后者,其中:


领跑者(占受访者总数的 37%)在 2021 年将超过 70% 的 IT 工作负载托管在云上,这一数字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90%。公有云领跑者(占受访者总数的 16%)通常是 C 端企业,它们上云主要是为了给关键客户提供技术性能和支持。私有云领导者(占受访者总数的 21%)一般是是国有企业、金融和房地产公司或传统制造业和工业公司,鉴于安全、法规、数据合规性限制和延迟要求,它们更青睐私有云和混合云,不太可能迁移到公有云上。


跟随者(占受访者总数的 34%)在 2021 年将 50%~70% 的 IT 工作负载托管在云上,其中公共云和私有云群体的比例大致相等。它们大多是跨国公司,或对价格相对敏感的企业,正开始加速云迁移,但其中很多公司很难适应迁移到云上的运营模式。


落后者(占受访者总数的 29%)在 2021 年只有 31%的 IT 工作负载在云上 ,不足领跑者的一半。这些企业数字化进程较为缓慢,对未来发展和云服务缺少规划,平均 2/3 的工作负载仍然托管在传统服务器上,这一数字预计 2025 年云托管份额将升至 60%。


    截至 2025 年,上云最大的增长来源将是落后者和跟随者,分别增长 29 个百分点和 20 个百分点。


    在公有云方面,落后者 2021 年的托管份额仅为 13%,领跑者为 58%,这种巨大差距可能会持续到 2025 年——领跑者 72%、落后者仅为 24%。



    图片



    6. 内向型职能部门上云率较低


    在中国,托管在云上的 IT 工作负载预计从 2021 年的 60% 增长到 2025 年的 78%,其中不同部门的上云情况差异巨大,同一个部门内也是如此。


    像营销销售和服务运营这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部门平均上云率最高,分别是 69% 和 64% ;服务于企业内部的部门上云率最低,如物流、制造和风险部门。部门内部上云率差距最大的是战略和公司财务,领跑者的平均水平为 47%, 而落后者仅为 11%。


    图片


    调查将以上九个部门进一步细分为 40 个更小的业务,其中上云率最低的不到 5%,最高的为 60%, 差异巨大,之后再将这 40 组业务放到 12 个行业去看,可以发现,平均上云率不到 25%。这表明中国企业在云服务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可通过开发、采用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来提升营收和利润。


    前景好但上云率低的业务有:



    - 营销和销售:客户留存管理、定价促销、个性化、全渠道履行


    - 服务运营:联络中心自动化、聊天机器人、资产跟踪和维护


    - 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研发


    - 供应链:销售和零件预测、店铺运营、库存和零件优化、采购、支出分析


    - 制造:数字孪生和 3-D 建模仿真、良率和生产量优化、预测性维护


    -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人员配置优化、销售人员执行




    图片


    7. 优秀商业案例是推动上云最强动力


    要想说服落后者上云,用所在行业借助云提升营收或 EBITDA 的案例是最有力的,但实际上,仅靠上云并不能解锁落后公司的商业潜力。这些公司真正要做的是构想如何通过云来改善商业模式和流程,这往往需要和云服务商、技术提供商达成伙伴关系。


    数字孪生体就是一个例子,它可以在产品大范围生产之前进行模拟、测试和验证。如果机械、机器人或自动化系统的供应商使用数字孪生体,其产品制造研发成本可以降低 5%~10%,工艺设计成本降低 40%~50%。


    然而调查显示,只有约 1/5 的制造和汽车公司在产品开发中采用了数字孪生体或其他形式的基于云的仿真,没有一家工业公司这么做。



    图片



    8. 本土头部厂商引领中国云市场,但全球云服务商也不容小觑


    调查显示,70% 的受访者倾向于中国本土的云服务商,10% 的受访者倾向于全球云服务商,剩下 20% 的受访者对于云服务商的选择并无偏好。受访者在评估云服务商时,首要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网络安全&数据合规性、性能&技术要求以及大客户&运营支持;其他关键因素还包括特定业务的解决方案以及是否物有所值。受访者认为云服务商领跑者在所有购买因素上都至少是友商的两倍。


    虽然全球云服务商不是大多数中国公司的首选,但仍有约 30% 的公司愿意使用全球提供商,这意味着到 2025 年,可寻址云市场在 300~700 亿美元之间,调查显示,公有云市场占比 45%,而全球排名第五的德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250 亿美元,二者体量相当。



    图片



    9. 企业和云服务商如何加速云之旅


    企业想要加速上云进程,从庞大的云市场中分一杯羹,关键环节一定要做到位,以下是一些要点措施:


    (1) 将投资给到能提升营收和利润业务上。


    迁移时选择的应用程序要与特定业务相联系,要确保商业价值可以量化,这样就可以确定各项程序迁移的优先级并衡量收益。根据我们的经验,相比旨在削减 IT 成本的大规模“平移”(lift and shift)策略,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再选择某项业务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上的好处更多,此外,迁移时的动作也要条理清晰。


    (2) 建立一个能促进 IT 与业务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


    成功的企业在管理云迁移战略和治理时,都会建立一个由业务、财务和技术精英组成的业务执行办公室,共同对迁移交付、业务价值定义、KPIs、迁移路径、经济模型和优先级标准负责。这个执行办公室经常还会吸纳云卓越中心,后者由工程师、架构师和产品设计师组成。他们负责设计基础参考架构,将迁移方案转换为可部署的原型,把现代工作方式集成到云原生运营模型中,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采用,支持站点可靠性工程以优化云运营效率。


    (3) 构建云原生运营模式,以对基础架构管理和技术交付进行统一和标准化。


    成功的企业会重新对技术交付流程进行整体设计,这是为了防止原有 IT 流程、手动干预和多次交接影响迁移速度和质量,新设计的流程包括:架构设计和基础架构资源调配、应用程序开发、测试和部署、生产、监控和事件处理。这些企业还确保新流程高度自动化,自助服务功能覆盖广泛,以向开发人员提供无缝体验。


    如果一个全球云服务商希望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它可以选择瞄准能够带来全球最佳案例的行业,并提供一套技术解决方案来加速创造业务价值。


    服务商可以帮助客户定义其上云目标,为传统和现代应用程序规划清晰的迁移路线,在过渡期间管理混合模型,并在此后支持私有云和公有云运营。全球云服务商可以和当地服务商、系统集成商、生态系统技术提供商、变革管理公司一同参与云生态系统建设,向中国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杨铭煜 责任编辑:杨铭煜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杨铭煜
      杨铭煜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5篇

      文章总数

      10.8万

      文章总浏览数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