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场“巨头”的游戏玩到今天, 阿里腾讯谁更胜一筹

    2018-05-30 乔德地 lv Created with Sketch.
事实上,在笔者眼里,AI早已被划定为“巨头游戏”,为什么这么说?每个新兴的产业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从愿景落地到应用,AI更是如此。 占领AI风口就等同于在“智慧生活”、“智慧金融”、“安防应用”等领域抢先设下了战壕,有利于各大巨头企业的生态布局,因此外有谷歌、微软、Facebook,内有BAT等科技巨头们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商业应用落地。 而这期间,巨额的投资,长期的战线,技术演变的不确定性都为AI布局划定了高入场资格,即使侥幸入场,也难以触达顶端,所以这注定是一场巨头游戏。 2018年,人工智能持续火爆,然而,这一次玩家们更注重商业场景落地,毕竟,技术发展本质要回归到商业应用。 五月份阿里云和腾讯云分别举办了云栖大会和腾讯云+未来峰会,届时,两大巨头的AI能力一览无余,笔者就来做一个简要对比

布局AI,谁更有先天优势?

我们之前提到了入局AI,注定是一场巨头游戏,这个巨不仅单指财力上,还有技术的原始积累,也就是支撑企业整个AI战略构想的核心基础优势不仅能为企业在AI领域的布局带来极大帮助,也是一家企业进军AI最大的底气。对于阿里和腾讯两家来说,优势各有不同。 阿里云:阿里云在AI领域也早已开始布局,其有着百万级用户规模的云计算业务,同时也凭借在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丰富场景应用,阿里云在大数据层面也有着自身的实力所在。这些共同支撑成为了其人工智能产品最终落地的基石。 腾讯:在先天技术上略逊色于阿里云,但腾讯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依靠在社交网络、媒体等业务的深耕,加上微信、QQ的庞大用户体量的训练。 综合实力来看,拥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场景应用,以及掌握算法功能才是开启AI领域的最佳起点,这一点上,阿里云相比腾讯优势明显。

场景多数重合,做得广,扎得深才是王道

就着两家大会的热度,那今天笔者就将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产品和能力拉出来比一比。 上周腾讯发布了Elasticsearch Service,基于开源搜索引擎 Elasticsearch 打造的高可用、可伸缩的云端托管 Elasticsearch 服务。与之比较的是2017年11月份,阿里云的Elasticsearch就已经进行商业化,笔者整理了一份现阶段两个产品能力的对比图。 结果一目了然,在两家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发布的Elasticsearch Service所具有的能力,阿里云在2月左右就已经输出了。 接着看笔者整理的阿里云和腾讯云的AI产品能力一览图: 我们可以看到在总体类别上,共有九大类,其中左边对应的是阿里云,右边则对应的是腾讯云,直观上可以看到阿里和腾讯在类别上大致相同,但是在3D建模、人体识别和图像搜索这三类上,阿里云已经撇开腾讯云率先占领高地,剩下的六类中,阿里云AI能力也明显多于腾讯云能力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产品、能力迭代速度非常快,腾讯云从产品家族来看,是少于阿里云的。 在上周,腾讯宣布了AI的免费政策,事实上百度,阿里云都有各自的免费方案,并且各自有各自的SLA(可用性承诺),然而,腾讯云没有承诺任何的SLA,再云计算行业有句俗话,不承诺SLA的免费都是耍流氓…. 另外,从技术能力上看,阿里云也更胜一筹。 在上周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将融合了语音交互能力的多模态语音交互点餐机搬到现场,阿里达摩院科学家鄢志杰发起了一场每秒5个字的点餐需求。人类与人工智能点餐的最终PK结果为,咖啡师总共花费2分37秒,点完了30多杯咖啡的订单,而AI,仅用了49秒。 物联网时代,人机交互将以语音为主,入口又在哪里?应该是在千千万万个具备麦克风、喇叭、摄像头的“智能终端”里,例如陪伴机器人、音箱、电视机、电冰箱、台灯……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被改造为“入口”。阿里云率先将这个入口瞄准到多模态语音交互点餐机上,占领语音交互风口。

布局AI,理念各有不同

腾讯从自身业务出发,更关注的是连接智能,虽然对比阿里云来说起步较晚,但初涉人工智能领域的腾讯也不甘落后,建起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用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而阿里云致力于研发超级智能体,用突破性的技术,解决社会商业中的棘手问题。在这个大背景、愿景下,从仓储到物流,从产品到制造不断发力,经过一段时期的打磨和经验总结,人工智能理念开始跟随产品一同落地,而ET大脑,不断开拓城市治理,航空,工业,医疗等应用,又把AI行业带到了一个新高度。 城市大脑,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工智能用于城市治理,并作为中国公共治理的经验,输出到了海外。 工业大脑,正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一边是实验室AI,一边是正在推动各个行业发展的产业AI。 无意对比两者,但事实证明,腾讯已经在AI领域大幅落后于阿里云,从技术优势到场景落地,阿里云都抢先一步,在人工智能领域,必然是取得先机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未来的AI版图上也卯足了底气。 

AI是糖,令人向往

总之,伴随移动互联网红利逐渐褪去之际,取而代之以AI为主的万物互联时代即将到来,赢得人工智能将赢得未来成为业内共识,人工智能将会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无处不在。 在各个巨头的推动下,国内的人工智能行业,将进一步加快前进的步伐,这也将是各大企业彰显实力的时刻。 有人说,大战在即,也有人说谁最先落地,谁才是胜者,无论如何,AI的道路已经逐渐清晰起来。 毕竟,这是人类的未来。
    本文作者:代码派 责任编辑:牛小眸 本文来源:uc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乔德地
    乔德地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81篇

    文章总数

    204.96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