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朝阳“巡河”:智慧水务走出技术融合新范式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顶着风吹日晒,几个工作人员走在荒芜旮旯的河边或者坐在小船上,一天巡检、取证、拍摄20公里,这是传统河道巡查中的一个常见场景。巡河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与水有关的行动甚至还容易发生某些危险,这些痛点多年来一直萦绕着巡河工作。


而随着生态坏境与城市治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巡河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工作量大幅提升,这进一步倒逼传统巡河方式变革。


好消息是,转变正在发生,而且一步跃迁到了最前沿技术应用上。


作为贯穿北京市第四使馆区的核心河道,朝阳区坝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朝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实施坝河景观廊道工程,在这种背景下,朝阳水务局与华为政企业务合作,响应减人增效的工作指向,着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取代原有的巡河人力。


在朝阳区坝河乡东苇路西侧一段650米的坝河中,一个5G无人船巡河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正在执行,650米河道巡检仅需7-8分钟完成,效率提升近10倍,同时开展的还有高清视频实时回传、移动水质检测等无人化巡检工作。


毫无疑问,机器正在替代人工,且超越人工,这背后,是来自华为政企业务的技术支撑。


5G+云+AI,“驱动”一艘解决传统巡河痛点的无人船


直观上看,华为政企业务服务朝阳坝河河道巡检的无人船解决方案,主要靠的是一艘经过特殊设计的无人船去代替人工进行各种巡检工作,是“船”代替了“人”,它大体上长这样:



而事实上,这个方案远没有这么简单,它背后,融汇了5G、云计算、AI等众多前沿技术,作为“5G无人船巡河”整体上采用的是5G+云+AI一体化方案。



这其中,5G是核心,无人船通过5G网络(由联通运营商提供相关区域的5G信号覆盖及上下行速率测试与网络保障)实现自动巡航,自动往返巡河段和充电闸坝处,水务局能够实时监控;而河道巡检的画面(最高可达4K画质)以及水质检测数据也通过5G网络进行回传(以接入5G CPE的方式),便于动态掌握一线河面情况。


另外,AI主要应用在边缘计算能力上,帮助河道端的摄像头智能检测漂浮物等异常情况并发出警告;华为云计算主要帮助进行水质检测等数据的拉远呈现,在水务局监控中心大屏、PAD和闸坝值班室电脑等终端进行登录查看,实现远程实时访问。


有端的AI能力,有5G充当高效率、低延迟的连接方式,有云的统筹协同和运营呈现,很明显,这是一个5G时代边端云协同工作的典型,我们已经在很多场景中见过类似的工作尝试,现在,华为政企业务将它创新性地应用到了智慧水务中的河道巡检上,开创了一个行业优质案例。


这艘被5G+云+AI作为动力所“驱动”的无人船,总体上做到了:


一、用自助服务替代了人工,大幅度降低了河道巡检的成本,简化了巡河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的流程,一键操作,简单易用,在水务这件事上也能够做到“降本增效”;


二、改变片段式河道巡检工作,通过信息获取的实时、全面化做到流域情况全面统筹,主管部门能够做到河道管理一盘棋并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例如:针对河道管理中最频繁出现、最令人头痛的漂浮物问题,通过SDC监控加载漂浮物AI识别算法,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监测和预警支撑。



同时,基于华为云平台还为河道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视频数据与水质水文监测数据统筹管理能力:



这种可视化数据在很多生态治理、城市运营中已有应用,当它出现在智慧水务场景时,其统筹管理的价值不言而喻。


“巡河”只是开始,智慧水务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水务”本身包含的内容广泛,智慧水务也是一个宽泛的技术落地场景,河道巡检只是其中一个细分领域,只不过地位比较重要。


此外,这个场景下还包括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污水、智慧水厂运营等等大有可为的赛道,也都涌现了大量属于前沿技术的机会,典型的如城市内涝治理,解决年年“看海”的城市排水难题已经成为不少地方市政管理者的重要关切。


而华为在河道巡检中的解决方案,作为5G时代边端云协同工作的典型,在水务领域具备较强的通用性,终端、通讯、云三位一体同样是很多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必备架构,这意味着华为在智慧水务的技术落地肯定不会止于单一的河道巡检,未来会基于通用化的能力和模式渗透到更多场景下,拓展更多合作空间,寻找更多商业和社会价值。


而更进一步看,超出智慧水务的范畴,华为实际上也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治理在内的众多场景通用的底层技术解决方案的框架。例如,在自然保护区,边缘AI计算+5G信号传输+云端全局管理的做法也大大提升了传统巡查的效率,能帮助更好地保护生态,及时发现火灾、盗猎等潜在风险。


在一个5G磅礴而来,AI、云计算深度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场景将受益于技术带来的红利,实现大跨步转型升级,这其中,华为政企业务将凭借自身在技术能力、业务理解及生态积淀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本文作者:响铃说财经 责任编辑:宋佳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