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收窄的金融壹账通离盈利还有多远?
-
2021-08-25
熔财经
文|熔财经
作者|Kinki
近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也随之诞生了众多优质的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因此,金融科技这一赛道也成为近年的热门赛道。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独一份,金融壹账通(下称“壹账通”)对于科技在金融领域上的应用已探索多年,但随着近年涌入赛道的企业在增加,壹账通面临的行业竞争风险也随之加剧,更重要的是,其上市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一直有平安集团的“输血”,壹账通也需迫切地找到扭亏为盈的“新拐点”!
持续亏损,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赚钱有多难?
壹账通的前身是平安金融科技咨询公司,后将平安一账通、前海征信、银行一账通三块业务整合,于15年正式成立壹账通。
招股书显示,壹账通的主营业务是为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从金融机构的客户数量来说,当时其共有3700多家客户,覆盖了国内所有主流银行,算是中国金融机构第一大技术服务平台。
“熔财经”看到,可惜的是,尽管旗下银行金融客户众多,壹账通仍难逃亏损的命运。自19年上市后,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实现营收33亿元,亏损达13.5亿元。不过,也是从去年开始,壹账通的亏损开始收窄,是2017年以来的首次收窄。
从这个角度来看,壹账通这些年也并不容易,虽然背靠着平安集团这个大哥,但仍难以实现盈利,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壹账通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从上述的简介中,壹账通应是一个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的平台,那么,它具体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从历年的年报中看一下。
从其业务收入来看,主要分为初装业务、业务发起服务(移动银行)、风险管理服务、运营支持服务、云服务和实施后支持服务,其中,在17-19年间,壹账通营收中的大头都是业务发起服务,该项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8%、39%、33%。不过,20年开始,该项业务占比开始下降,20年及21年Q1,其收入占比分别为18%和14%。
对以上业务作简要的说明的话,可以分成两大块——即初装收入和交易运营收入。其中,初装收入指的是壹账通作为技术提供方,为客户建设平台所产生的费用。
而余下的,则是为客户搭建平台后,提供的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而移动银行业务(也称“业务发起服务”),则可以理解为市场常规的助贷服务,由于壹账通属于金融科技公司,不具备放贷资质,因而其主要负责撮合资金方和借贷需求方。
可见,问题或在“助贷”业务这里了,过去三年,以助贷业务为主的壹账通连年亏损,17-19年,其营业亏损额分别为8.90亿元、11.14亿元、17.01亿元,而去年开始,壹账通降低对助贷业务的依赖后,其运营亏损为14.7亿元,亏损幅度首次收窄,助贷业务是否真的不赚钱?
“熔财经”简单来说,壹账通的“助贷模式”经历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提供担保兜底的撮合模式和引入保险机构为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撮合模式。
18年以前,壹账通的助贷业务主要采用“担保模式”,但“兜底”具有一定风险,数据显示,18年当年由于坏账造成的担保损失高达2亿元,而其当年的助贷业务收入仅为4.1亿元,年报显示,兜底式助贷业务大约开展了一年,其整体坏账率为30%左右。
2018年后,在监管禁止担保模式后,壹账通开始引入保险机构,其盈利模式也从向借款人收取担保费转向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分成(服务费)。
而助贷业务之所以被称为“移动银行”,或因为壹账通旗下也有一款名为壹佳客APP的网络贷款平台,除了通过APP自主获客外,壹账通还通过各地的线下中介展业来发展业务。
但这个模式后来也面临两个问题,其一,难以保证线下合作中介的资质,中介可能对客户采取哄骗“保证金”等恶劣行为,网上也有相关的报道。
其二,跟“兜底式助贷业务”一样,尽管壹账通将兜底风险转移到了保险机构身上,但当整个信用市场出现恶化时,作为中间环节的壹账通也难以幸免。比如去年,人保财险信用保证险业务因为出现了大幅亏损紧急刹车,其中涉及与玖富数科的未偿费用高达23亿元,而当中的撮合方正是壹账通。
由此可见,在信用市场恶化,零售贷款总额大幅缩水的市场背景下,壹账通的信贷模型也经受到一定的考验,这或也是其寻求业务转型的原因之一。
发力“云服务”,一季度亏损收窄
因此,在刚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上述“助贷”业务的收入占比已进一步下降,云服务收入成新增长点,贡献1.81亿元,占总营收的22%,而壹账通的整体营收也同比增加41.1%,亏损有所收窄,营业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76.7%降至42.2%。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才推出的云服务,在去年年报中的表现也不错,仅半年时间就贡献了3.14亿元的营收,占总体营收的9.48%。
那么,壹账通有何特别之处?官方解释其云服务平台主要为全行业提供IaaS(基础设施服务)、PaaS(通用平台服务)、SaaS(软件应用服务)全栈式云服务,而这纵向全覆盖的产品线,让壹账通从“零配件”服务商,进化为一家“整车式输出+自动驾驶”的金融科技TaaS赋能者。
事实上,行业内从事“云服务”的企业并不少,那么,壹账通的“整车式输出”有何特别之处,
它跟其他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SaaS公司相比有何区别?,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图表整理:百家号-懂财帝)
其一,壹账通能向行业输出从IaaS到SaaS的金融全产业链服务。一般来说,普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大多是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比如其服务强项只在IaaS或PaaS。而一般的SaaS公司,更多是为客户提供垂直行业的SaaS支付、营销等服务。
比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就曾在阿里云峰会上说:“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在如今阿里云的业务体系中,阿里主要提供的是“云市场”,而非某一垂直类的SaaS平台搭建。
其二,则是壹账通背后的“银行”背景。事实上,目前国内的金融云市场主要由两大类玩家所占据,分别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和以壹账通为代表的银行科技子公司。两者的区别除了上述所言,在解决方案上的侧重点不同之外,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银行背景”。
作为银行科技子公司,银行系更懂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他们对金融业务和场景的理解更深刻,还熟悉金融监管,可以在输出云平台服务的同时,向机构用户输出业务流程、管理经验等,这些都很受机构用户青睐。
此外,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的要求要远高于其他行业,比如要满足租户隔离和访问控制等云计算特有的安全特性等,而在为用户简化合规认证手续方面,金融系云服务商也更有优势。
相比较之下,互联网科技公司固然拥有更具互联网属性,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但涉及到金融云定制化方面,则难免有“隔行如隔山”的阻力。
总的来说,互联网科技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因子”,可以在产品和服务上快速学习、快速成长,这些都是其优势,比如阿里云和腾讯金近几年就不断加强在金融云上面的研发投入,目前也是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内的头部企业。
相较而言,壹账通要在技术实力上突破并不容易,但若是能善用其对银行架构和金融监管方面的了解,或也能为客户带来更贴心和实用的解决方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力“云服务”,对壹账通而言,也是一个在业务转型上的更好选择。
从一季度财报看壹账通各项交易运营收入的占比,除了助贷业务(业务发起服务)之外,在收入中占比最高的业务是运营支持服务,这类服务具体是指智能呼叫服务和保险损失评估服务等。
以智能客服服务为例,虽然市场空间达800亿元规模,但是竞争者众,再加上国内还有超过500万家人工客服服务商,竞争非常激烈。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服务可以算是“低垂产品”,准入门槛不高,市场竞争激烈,赚钱效应相对弱,因此,壹账通朝着“云服务”方向的转型,实际上也是从低垂产品向高核心价值产品的转移,有利于企业搭建更深护城河。
找到新增长点后,离盈利还有多远
从去年至今的数据来看,“云服务”已成为壹账通营收增长的最大推动力,那么,转型之后的壹账通,离盈利还远吗?我们从三方面来分析一下,壹账通“云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到底如何?
从市场环境来看。2020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46.36亿美元,即便由于疫情大多客户选择收缩预算,去年下半年,整个市场仍有39.5%的增速,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仍会进一步扩大。
不过,目前在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中,阿里、腾讯和华为三大巨头已占据了市场约55%左右的份额,而且它们的发展也非常积极,以腾讯云团队为例,其在15年成立,并早在18年就设置了分别针对券商、公募基金等资管机构的业务团队,深入金融云市场。
除了传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碾压之外,同为“银行系”,目前中行、农行、建行、工行等多家国有银行均已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一方面为自家银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另一方面也在开拓市场,和壹账通一样,为其它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熔财经”从这个角度来看,壹账通未来的竞争压力不仅源自“互联网巨头”,还包括这些曾经的客户,壹账通想要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会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因此,壹账通想要通过“云服务”来翻身,便注定离不开背后的“平安系”。近年来,壹账通对平安集团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在逐渐增加,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达4.36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91.6%。
一定程度上,过分的依赖意味着壹账通在短期内难以“独立行走”,但换一个角度,这种对平安系的依赖,也能有效减少其受到的竞争冲击,对业绩的稳定性更有利。
不过,虽然对平安系的依赖有所加深,但同时壹账通的第三方客户也在第一季度实现了14%的收入增长。目前其云服务平台共有38家客户,其中平安集团8家,第三方客户30家。这意味着,虽然短期内壹账通并不能完全脱离“平安系”,但其也一直在致力寻找“平安系”以外的第三方客户,补足自身营收上的薄弱之处。
其次,从业务上看。目前,大部分大型银行都已有自己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一点也决定了壹账通未来会更专注中小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仅凭自身实力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相比起预算充足而选择阿里、腾讯等巨头的客户,这类客户对壹账通而言就是另一个可打差异化战略的细分市场,跟巨头拼杀无疑难有亮点,抓稳小型客户,反而可以一搏。
最后,能否尽快实现盈利还有一个重点因素,那就是毛利率。财报数据显示,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壹账通的毛利率从2020年第四季度42.8%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3.5%,变化不大。
考虑壹账通的产品占比已有一定变化,其中,助贷业务和部分“低垂产品”的比例已有所减少,但毛利率仍基本持平,主要原因还是云服务的前提研发投入较大。财报显示,目前其营业费用中的三大支出项目的比率均有所下降,但研发费用为2.81亿元,同比增长17%。
对刚刚推出的云服务平台来说,毛利率不可能很高,但云平台的特点就是其“订阅制”的服务,随着客户使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服务收入也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客户就像果子,得慢慢成熟了,才更值钱。
这里,我们可以参考Adobe的案例,其转型“云服务”初期的亏损也不小,但是随着转型的成功,云业务收入比重逐渐上升,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总的来说,尽管壹账通在前面的发展中走过一些弯路,也曾面临着投资者对其业绩的质疑,当从其调整再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壹账通的发展也不能说完全没戏。
摩根士丹利就曾在调研报告中给出“买入”评级,表示看好长期需求,“并相信金融壹账通在行业中处于有利地位。
接下来,有着自身产品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壹账通能否以TaaS平台的身份,在金融科技服务行业中站稳脚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熔财经:城市商业新媒体,区域经济链接者,产业趋势发现地。
-
本文作者:熔财经
责任编辑:宋佳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