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的“加减法”:协同给力,管理才能毫不费力

    2020-11-24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作者 刘小怂。



038a95dff2926bfbac7172fc40d984d.jpg


最近,飞书刚刚在北京举办了产品发布会,推出全新版本"π",发布了思维笔记、多维表格、双向链接、飞书妙记等大量创新功能。


作为企业协同软件领域的“后来者”,飞书不断在沟通、协作上创新,将协同做到了极致,大大提升了企业协作的效率。也正是因此,它在问世后不久便斩获了大批用户:小米的雷军、搜狗的王小川、电商带货的罗永浩,都曾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对飞书的喜爱,是这款新产品的忠实“自来水”。


在巨头林立的企业协同领域,飞书的“突围”非常不易。不同于面向 C 端的 IM(即时通讯)软件,企业协同软件既有沟通工具的属性,也有企业管理工具的属性。这样的原生属性,决定了企业协同产品必须兼顾普通员工与管理者的利益及痛点,平衡好两者,才能让用户带头传播产品形成裂变,并获得不错的口碑。


c2acea84f4dc475d76e94e5969bbdca.jpg


对于大量企业服务厂商而言,如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让老板与员工同时买单,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难题。 今天,牛透社小编将围绕困扰企业服务从业者的这一难题,为大家深度剖析飞书产品开发背后的“加法”与“减法”,找出飞书让上下一致叫好的深层原因。


01 为工具做加法,给用户做减法


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其初始产品定位与企业文化基因,决定了产品的未来几年的走向。飞书亦不例外。


作为一款企业协同产品,飞书自立项到本次产品发布为时不久,仅仅三年半的时间。但也恰好是因为足够“年轻”,飞书也能够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审视企业协同工具的不足—— 生产力工具的变革滞后、协同工具与组织之间的割裂、糟糕的 B 端产品使用体验,是字节跳动坚持推出飞书的几大重要原因。


这样的问世背景,也让飞书背负着一个足够宏伟的愿景:做出一款匹配这个时代的工具。


目标远大,但如何落地?作为一款企业服务软件,如何让老板与员工同时叫好?


字节跳动选择将老板与员工还原成“人”,撕掉固有的社会标签,以用户的视角来审视产品的突破口。只有这样,企业协同软件才能在老板与员工的利益考量中发现共性,通过用户痛点以及具体的使用场景让产品落地,让员工和老板都心甘情愿地将产品用起来。


飞书将产品落脚点放在了协作二字上。 从企业协同软件的用户视角出发,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协同工具层出不穷,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工具的增多,我们的沟通协作效率却越来越低。


a06f4eeeb90cbb05139c2d8e7948d4a.jpg


在日常办公场景中,我们除了使用钉钉、微信进行沟通等之外,往往还需要使用企业内部 OA、CRM、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协作。频繁地在多种工具中来回切换,不仅费时费力,还非常容易造成信息错漏,办公效率也因为工具间的“内耗”而每况愈下。


瞄准这一痛点,飞书从底层打通了 IM、日历、邮件、视频会议等基础应用,用开放平台将企业所需的业务应用衔接起来,用户只需打开飞书,就可以满足日常办公中的绝大部分需求。


“飞书是「一站式企业协作平台」。”飞书总裁张楠对于飞书的定义,也点出了其在企业协同市场的定位。 当用户使用飞书组织一场会议时,可以直接在日历中添加会议时间、会议介绍、参与人、需要提前阅览的文档。参会人同意参会后,相关会议将自动添加到他的日历中,如果参会人对参会资料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在文档资料中艾特某位同事,直接与对方进行交流。


对比过往,飞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所有常用功能都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完整、连贯、流畅的闭环。


作为一款“年轻”的工具,飞书不断为自己的功能做着“加法”。瞄准用户痛点,飞书将各类常用、好用的功能都悄然整合在到软件后台,并以合理的产品布局将所有功能串联起来,让用户在一个舒适的节奏中走完所有的办公流程。


与此同时,飞书也不断在操作界面上做着“减法”。在软件的迭代过程中,飞书持续不断地将用户实际应用中不常用、不实用的功能弱化甚至删减,让产品在功能丰富的同时,操作界面也始终维持着简约、清爽的风格,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协作的流畅、合理,也因此不断提升着用户的办公效率。


02 为企业做加法,给流程做减法


除了初始产品定位之外,企业文化基因也是影响产品走向的另一重要因素。作为字节跳动内部应用工具,飞书自诞生之初就带着浓烈的字节跳动企业文化烙印,无处不体现其扁平化管理的风格。
 

2e500f4ba3b00cec87774b732d69c80.jpg


早在诞生之初,飞书的创始团队就将工具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纳入了思考,希望飞书能够成为成员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用工具激发组织成员大脑、用工具传播组织文化。


这样的产品基因,决定了飞书的应用逻辑不同于很多特别强调流程与上下级关系的企业,特别强调信息平权与创造力释放: 


在飞书上,只要用户入群,就可以看到所有历史消息,任何一个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都默认能拿到同样的上下文;而只要订阅日历,无论你们是否存在上下级关系,都能随时了解同事的档期安排,以寻找共同的时间来沟通对接工作。


这种信息的透明和快速流动,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可以基于最完整的信息,来进行团队的协作与工作的决策。 流程与上下级关系上的“减法”,大大提升了飞书用户对于信息获取的效率,破除了因为层级、组织壁垒带来的信息错配,减少了层层传递带来的信息过滤与异化,让信息、业务变得公开、透明,极大地激活了员工的活力、执行力与创新力。


与此同时,飞书也不断通过功能上的创新、模式上的迭代,为用户协同做着“加法”,任何信息都能够在飞书上得以多元化展现,这样一来,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加入到协作中,都能回溯到每一个协作细节并随时找到相关同事,极大地提升了沟通协作的效率。


对于用户而言,飞书通过对流程的改变减少了大量机械重复的劳动,从而让用户解放出来,激发了用户的活力与创造力,自然也就激活了员工的大脑,而员工在使用飞书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接纳、贯彻扁平化管理思维,从而让字节跳动所代表的“硅谷文化”不断传播出去,影响着使用工具的每一个用户。


03 为生态做加法,给规则做减法


回归到本次飞书的新产品发布会,最让笔者期待的、也最符合本次产品发布主题「未来大会」的,是飞书的开放平台。 迄今为止,飞书的核心功能已经开放了 176 个 API,做到了业内其他产品的 2 倍以上,有着丰富的可拓展性。到明年 2 月份,飞书将继续增加 50% 以上的 API 数量,不仅开放聊天、日历、云文档等核心功能接口,还支持企业自建应用,实现会议室管理、应用管理、组织架构管理等能力。


未来,迎接飞书用户的是一个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一站式企业协同平台。只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都可以在飞书上搭建企业自身的专属应用。以飞书提供的自主开发机器人功能为例,企业可以定制化以较低编程难度制作各类机器人来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人力劳动。


例如,企业可以开发出专门搜集信息的机器人,销售数据、客户拜访反馈、员工文化衫尺寸,无论是什么信息,只要@机器人就可以自动搜集进文档、表格;此外,企业也同样可以开发出研发预警机器人,遇到部署异常信息,机器人会直接推送相关的异常数据值,甚至还能电话通知。


在开放权限的生态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建应用,将业务系统的信息都聚合到飞书中,使其更加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里。


飞书为企业提供的生态平台,相当于为企业建起了一座标准厂房,企业只需入场进行简单改装,即可立即开始作业,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


开放的生态环境,自然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以货拉拉为例,基于飞书开放平台,货拉拉自建了几十款应用,并与人力系统整合到同一工作台,实现了 SSO 免登录。同时,飞书还帮助货拉拉搭建了内部服务体系,将服务台融入各个场景,解决内部找人难的问题。


974b2c6cd74fe89d05e0f40edc15a9d.jpg


飞书在生态上的的“加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拓展性,也为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数字化改造提供了试错成本、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的舞台。而飞书在准入规则上的“减法”,在坚守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也极大地活泛了企业的创造力,对于飞书和企业而言,未尝不是互利双赢的尝试。


飞书在短时间内已吸引小鹅通、汇联易、薪人薪事、用友畅捷通、Moka、法大大、Tita、Tower、ProcessOn、PingCode 等生态应用踊跃入驻,携手伙伴共同实现面向客户的三方共赢。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与飞书合作,企业用户也必将在工作流程、管理思路以及系统开发上实现越来越多的创新与突破。


纵观飞书的“出圈”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沟通协作与企业管理上,飞书不断平衡着老板与员工的利益,将其还原成用户视角,公正、中立地均衡着各方的利益,不停地做着“加法”与“减法”。


随着飞书生态的不断丰富,未来,也必将有更多地企业参与到飞书生态中,共同为企业协同带来更多、更新、更好用的模式。

    本文作者:牛透社 责任编辑:张珊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194篇

    文章总数

    1171.59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