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颓势难掩
-
2020-08-26
周效敬
在美国加州的红木滩,矗立着几座形似数据库的圆形建筑,它们是甲骨文(Oracle)的总部大楼。而最高大那栋的顶层,就是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ion)的办公室,他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俯瞰自己的商业帝国。
埃里森是犹太血统,与好友乔布斯一样都是非婚生子,也都高傲自负,树立的敌人比朋友还多。埃里森行事高调,极尽奢华,比如,出行要有规模宏大的“仪仗队”,出差要住最好的酒店,在公司有专门的电梯,对美色的喜爱也从不掩饰。
埃里森的张扬除了与其个性有关外,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在全球取得的傲人成绩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鼎盛时期,甲骨文数据库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目前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随着国产数据库产品的崛起,甲骨文优势不断丧失。近年来在中国裁员动作频频,无论是出于某种立场的有意撤出,还是商业上被迫收缩,甲骨文盛名犹在,但颓势难掩。
01 推动数据库革命
甲骨文的王牌产品是关系型数据库,甲骨文诞生前,行业对数据管理的探索已有很长时间。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及以前,计算机硬件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等,数据的管理主要通过分拣机、制表机、纪录机等工具,进行手工记录。IBM 凭借打字机、处理机等业务壮大起来。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磁盘、操作系统、磁芯存储器等数据存储设备不断涌现,“文件系统”这种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发展起来,当时的“文件系统”就像企业存储着无数离散文件的柜子一样,进步之处在于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数据管理,大量信息涌入,“文件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对查询、存储、管理数据的需求,于是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登场了。
DBMS 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和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同时通过 DBMS 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同时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1964 年前后,美国军方创下了「Data Base」一词,算是数据库概念的诞生。
在与数据库结缘之前,埃里森蹉跎不少时光。他在学业上乏善可陈,读了三所大学均未能毕业。埃里森22岁开始工作时信息革命还没开始,辗转几份工作之后,他去了一家叫 Ampex 的军工企业上班。当时,这家公司正在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设计数据库,项目代号就叫“Oracle”。
1970年,有一件不为人所关注的小事成为埃里森人生的转折点。
IBM 一名英裔美籍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此前,在数据库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和网络模型(Network model),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强调访问效率,但在逻辑实现和物理实现上市混淆的,开发复杂,也不方便进行复杂的数据查询。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关系”,也就是描述两个元素的关联或对应关系,使用关系模型把数据组织到二维数据表(Table)中。
数据表是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存储结构,一个关系数据库由多个数据表(Table)组成,表和表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表是二维的,由行和列组成。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库的物理层和逻辑层完全分离,可实现非常复杂的查询逻辑,且开发难度相对较低。
IBM 没有重视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但这篇论文给了埃里森灵感,他嗅到了来自商业新世界的味道,找到了通往未来的大门。
1977年,埃里森的同事 Bob Miner 与 Edward Oates 一起创办了一家数据库公司,随后埃里森加入,他们给公司取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名字更改几次之后,最终选择了Oracle。1978年,他们开发出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系统,命名为“Oracle 1”,该版本没有对外销售。后来他们又开发出 Oracle 2,靠着原有的业务关系将该产品卖给了美国空军。
就这样,甲骨文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02 “并购机器”崛起
在甲骨文崛起的路上,一直伴随着它对竞争对手的“扫荡“。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软件通常与硬件进行捆绑销售,全球并没有独立的软件公司。甲骨文的经验说明,只做软件可以生存下去而且能活得很好,甲骨文专攻软件的商业模式给其他公司打了个样,由此诞生了一批以研发软件为生的公司。
1986年,甲骨文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年的营收规模为5500万美元。三年后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甲骨文收购 DEC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数据部门的 RDB(关系型数据库),这也成为了甲骨文长期并购之路的开端。
埃里森对竞争对手从不手软,过去几十年,甲骨文通过恶性竞争和强行收购,“扫荡”了几乎所有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公司和应用服务公司——他要么花钱让竞争对手消失,要么让该对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去挑战下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比如,2005年,甲骨文用时一年多、耗资103亿美元终于成功“吞下“仁科,企业管理软件三巨头 SAP、甲骨文、仁科的竞争格局就此打破。
2006年,甲骨文收购全球最大的 CRM 厂商 Siebel,此次收购进一步巩固了甲骨文在CRM市场的地位,打破了该领域的竞争格局。这一年,甲骨文的在数据库市场的占比超过 IBM 和微软之和。而对 360Commerce、Demantra、HotSip 等企业的收购,使其进入更垂直的领域。
2008年初,埃里森突然大手笔“强娶”了全球中间件软件领军者 BEA。BEA 在全球拥有15000多家用户,其中包括《财富》全球500强中的大部分公司,其中间件市场份额一度比 IBM 还高。
2010 年,甲骨文以高出 IBM 9亿美元的高价(74亿美元),经过一番曲折后将微系统公司 Sun “抢”到手中,Sun 此前以10亿美金收购了 MySQL,甲骨文此举对全球的 IT 行业竞争格局有一定的影响。甲骨文通过重金进行频频收购,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10年,甲骨文在数据库系统市场的份额首次超过50%,一时风光无两。
在最近几年,甲骨文依然没有停下收购的脚步,仅在云计算领域就将大量公司揽入怀中。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18年的八年间,甲骨文收购云计算领域公司所耗资金达数百亿美元。如下图:
实际上,甲骨文收购的大量云计算公司并没有助其在云计算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甲骨文对这种收购已经产生了依赖,问题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用钱来解决,否则诺基亚也不会倒下。
03 颓势渐显
数据库时代的前卫王者,在云计算时代只是一个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2008年,亚马逊 AWS 推出 S3 云存储和 EC2 弹性计算服务,而甲骨文的埃里森却对云计算冷嘲热讽:“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
甲骨文在云计算领域从“看不懂”、“看不起”,很快就沦为“追不上”。在上云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共识之后,甲骨文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据 Gartner 发布的全球公有云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从 IaaS+PaaS 份额排名看,AWS、微软、阿里云位列前三,甲骨文凭借数据库优势仅位列第五。甲骨文似乎成了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玩家。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明显,对于巨头级别的玩家来说,后几名恐怕只能喝汤了。
实际上,随着竞争对手的突飞猛进,甲骨文的技术优势正在变小。2019年,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OceanBase,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的世界杯”TPC-C 基准测试中,打破了由甲骨文保持了 9 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数据库产品。
OceanBase 以 60,880,800 tpm C(每分钟内系统处理的新订单个数)创造了新的联机交易处理系统(OLTP)世界纪录,成绩达到此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甲骨文的两倍,甲骨文基本上没有了优势。
随着“去 IOE”进程的加快,甲骨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缩小。
甲骨文在全球裁员的消息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从2019年 5 月开始,甲骨文就开始大规模裁撤中国区的员工,1600 人的研究中心首批裁员 900 多人,其中北京地区就有 500 多人离职。而且甲骨文态度强硬,HR 通知之后就开始离职程序,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有丰厚的离职赔偿,依然有不少甲骨文员工拉横幅抗议裁员行为。
从数据也能看到一些问题。2020年,甲骨文在亚太地区的营收为 63.8 亿美元,与2019年的64.7亿美元相比,下降 1.4%。而亚太地区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最近两年约为16%。甲骨文在全球其它地区所向披靡,亚太地区有如此巨大的云业务市场,显然,甲骨文在这里的战绩与其巨头地位并不匹配,撤离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
从整体业绩也能看出甲骨文的颓势。
从2018财年到2020财年,甲骨文的总营收分别为394亿美元、395亿美元和391亿美元,营收从几近停滞到下滑一发不可收。
2020财年,甲骨文的云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达到了70%,同比微增3%。在甲骨文的所有主营业务中,只有云业务还能打,云授权、硬件、服务分别下降了12%、7%和4%。
相对而言,另一巨头 SAP 的云业务增长速度更快,SAP 今年上半年云业务营收41亿欧元,与2019年同期(32亿欧元)相比增长了25%,是 SAP 所有主营业务中增幅最大的一块。云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已经达到30.6%,成为支撑 SAP 业绩的重要部分,这也说明 SAP 多年来向云的转型是有成效的。
从现金流上也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甲骨文在2019年 Q2爆出裁员,从当年的 Q3起,公司现金流就开始大幅收紧,最近六个季度的现金流同比分别下降了1%、6%、12%、11%、6%和10%。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Oracle(甲骨文)是高薪高福利的代名词,被戏称为“西二旗养老院”。细想之下,彼时的甲骨文囊中羞涩,大幅裁员也并不意外,活下去比活得好更重要。
04 结语
甲骨文以一个数据库革新者的角色横空出世,而在云计算时代的后知后觉,又让它对竞争感到力不从心。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成就甲骨文与打败甲骨文的,都是时代。
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是成吉思汗的崇拜者,他的信条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才算是成功”,因此,甲骨文对竞争对手扫荡式的并购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研发中心做的并非真正的研发,而是针对中国版本做一些更新、解决方案和 API 相关的工作,因为“甲骨文不会真正把研发和核心的东西放到中国来”。对于甲骨文的撤退,业内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没有定论。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其实都不是。
因为季节到了……
参考资料:
吴军《浪潮之巅》之《纯软件公司的先驱——甲骨文公司》
唐小引、屠敏《国产数据库激荡40年》
-
本文作者:周效敬
责任编辑:周效敬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