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故意”缺席?2020微信公开课划重点了!
-
2020-01-10
牛透社
01 信息互联的奥妙
01 信息互联的奥妙
地铁上、公交上、等红绿灯的小汽车上,数不清的人在低头”刷“着手机里的消息。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每天有数亿人花这么多时间,花在手机里面浏览各种信息。
微信就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之一。张小龙说“我也经常会思考,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工具或者说平台,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变化。”
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的,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使得人人都要随时在线,并且面临海量的信息。但是,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又或者,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此,张小龙结合微信带来了7个思考。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张小龙不止一次地说过“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微信,也是基于推送。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3.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动里。比如,“失联”许久的中学、大学同学,因群而活跃起来。
过去,学术上有个词,叫邓巴数,是说一个人最多有150个好友。但在微信里,显然它被打破了。人们对于好友的维系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过去,微信限定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而现在有将近一百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其扩大好友数目了。
附近的人上线时,张小龙一直都怀揣着不安,因为从前人们与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这种思考,其实会一直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面。就像微信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微信团队诚惶诚恐,只能反复思考。
4. 信息传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传播,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
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微信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相类似。
5. 信息选择的困难
看似人人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没有人会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用户的选择是有限空间的。比如在看一看里实验了社交推荐,它是一种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
6. 信息的多样性
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希望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之前公众号一个忽略了的部分。
7. 搜索的困难
与 web 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 app 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微信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便是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是其一直在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这是对个人用户的福音,也是对企业的赋能。 对于接下来的微信的规划,张小龙也有小小的透露:发力微信短内容,人人皆可创造。并且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对红包进行新的创造。 企业微信可没有缺席这次的微信公开课。作为腾讯的 To B 窗口,它在2019年12月结束它的年度发布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这场公开课的内容了。 客户联系、客户群、客户朋友圈三大与微信互通能力内测; 服务超过了250万家真实企业,活跃用户突破6000万,并渗透了超过50个行业; 已经有21,000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超过470万个系统被接入...... 2019年,企业微信不断强化腾讯在 To B 端的能力辐射。 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峰说,“我们这套服务工具的设计,导向,都是为了让企业能把好的服务送到用户身边,是做‘人’的服务。这是企业微信连接微信的价值,我们要让有温度的专业服务,走近11亿微信用户。” 02 企业微信一直在路上
03 小结
-
本文作者: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