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孙雁飞:破茧才能成“蝶”

    2019-06-19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saas-20年.jpg

中国 SaaS 自1999年有了 ASP ,直到今年,正好经历了二十年。而“金蝶”,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采访金蝶总裁孙雁飞时,他刚刚从英国出差回来,正在倒时差。

3个小时的深度访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金蝶三次转型和未来走向云端的坚定。

1 财务时代

1992年10月,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后的第14个年头,深圳特区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也走过了12年。

随着开放的深入,大批的外资企业涌入深圳,而当时财政部规定,外资企业需要使用人民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但这些外资企业使用的国外财务软件无法处理中文文本和人民币,一套契合中国特色的财务软件成为了这些外资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徐少春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机会和改变。机会摆在面前,徐少春不想错失,但此时的他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初创期的金蝶要想做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快速获得融资,二是吸引高端人才

徐少春通过1993年的股改,放弃大股东身份,引入了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同时解决了资金和人才两大难题,这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还为今后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出于对财务工作者的美好愿望,1993年,金蝶推出了首个 DOS 版财务软件“金蝶”,并打出了金蝶史上著名的一句广告语:“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

徐少春在第一次接触了 Windows 操作系统后,就被它相较于 DOS 版更友好、更实用的界面所震撼,由此在他的内心埋下了开发 Windows 版财务软件的种子。

但最后促使徐少春下定决心全力以赴转向 Windows 系统的是美国股东赵西燕,而那时她在美国办公室的电脑已经转换成了 Windows 系统,她也认为, Windows 版将会成为软件系统的发展方向。

于是,乘着1994年微软公司推出第一个简体中文版的 Windows 操作系统 Windows 3.2的这股东风。

在1995年春节后,金蝶推出了中国第一款颠覆 DOS 版的 Windows 版财务软件“For Windows  1.0版”,金蝶因此一跃成为中国业内领先品牌,也形成了国内“南金蝶,北用友”的商业格局。

经过了一年的系统改进,1996年,金蝶财务软件标准版 V 2.5  For Windows 正式向海内外市场进行发售。

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金蝶销售部员工们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0点多才下班,是销售部门最忙碌的时候,但他们却称其为“最美好的时光”。

在经过了1995年到1997年的黄金发展期后,金蝶进行了第二次股改,基于1997年的国家政策,金蝶最大的股东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宣布撤资退出,徐少春将它退出40%的股份一分为二,20%分配给了原有股东,而另20%分配给了金蝶的员工。

这项员工福利政策不仅长期激励了公司员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这其中就包括1997年4月28日加入,如今已任职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的孙雁飞。

 1.jpg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孙雁飞

1998年5月1日,IDG 认购了25%的股份(金蝶是 IDG 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 TOB 企业)并与金蝶签署了对赌协议:IDG 先支付了1000万元人民币,在金蝶第二年实现收益额翻番后,再支付另外的1000万元。

而事实证明,只短短一年的时间,金蝶的营业额就从3600多万飙升到7000多万元。

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金蝶的财务软件市场份额由1997年8%提升到1998年的23%,成为该行业成长性最好的企业。

2 逆行中的 ERP 时代

1990年,Cartner 首次提出了“ ERP ”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ERP 高端市场被国外巨头 SAP、四班(Four Shift,后被 Infor 收购)、甲骨文(Oracle)盘踞,国内的 ERP 市场也主要被国外跨国厂商所垄断。

二十多年前,国内只有大企业才会购买财务软件,所以,企业从单纯的财务软件向采购、供应链、制造等方面渗透是大势所趋,也是顺应了企业需求。

随着国内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财务软件厂商纷纷进军管理软件市场。IDG 的进入也加速了金蝶从财务软件向 ERP 的转型。

1998年6月26日,国内八大财务软件厂商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向全面企业管理软件进军”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标志着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全面启动。

上 ERP 找死,不上 ERP 等死”,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公司内部 ERP 项目启动上的这句话被行业流传甚广。但这句话也被行业曲解了多年,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上 ERP 有可能是找死,但不上 ERP 一定是等死”。

在上与不上 ERP 之间,企业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 ERP 有可能让企业的流程再造,这会对企业内部的流程和管理带来巨大冲击,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但是如果不上 ERP,那企业会因为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而失去竞争力,这无疑是在等死。

金蝶认为若想取得 ERP 的成功,除了功能强大的软件产品外,专业的咨询和实施服务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产品+服务”模式,而且还提出了“帮助顾客成功”的营销策略。

其实,早在1997年金蝶就推出了 VMRP 产品,并获得了“创新软件奖”。

通过大量的调研,金蝶在1998年7月推出了以 VMRP 的基础 K/3  ERP ,这是中国第一个 ERP 系统,它把企业应用软件从部门级拓展到了企业级,同样这也是一款基于三层架构的 ERP 系统解决方案。

三层结构也就是客户机、中间层和服务器,比之前的客服机和服务器模式多了一个中间层。在金蝶从财务向业务延伸的过程中,ERP 几乎渗透到库存、车间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后来的 ERP 又延伸到了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领域,甚至在垂直领域向 MIS 这个层面去拓展的时候,用户数急剧增加,这就意味着对局域网中间层的要求越来越高。

2001年12月27日,金蝶出资1350万元从 TCL 收购开思,当时的开思已经在中国本地 ERP 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是中国 ERP 市场的老牌劲旅。达成协议之后,TCL 主动提出未来将优先选用金蝶的 ERP 和解决方案。这次收购也是金蝶转型 ERP 的重要标志。

在 ERP 时代,金蝶完成了高、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布局,EAS 面向大型企业,K/3 面向中型企业,KIS 面向的则是小微型企业。

IDC 调查显示,在1999年国内主要 ERP 厂商市场增长相对回落的情况下,金蝶在此领域的占有率由1998年的2.7%增长到4.4%。2000年底,K/3  ERP 已经全面代替了金蝶过去的财务软件,成为金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营业收入额占公司总收入的60%。

2003年,金蝶 EAS 发布,选择的广告语是“今年是2004年”,这也隐喻着“着眼未来,才能领先一步”。这句话是在给金蝶的客户说,应用信息化让自己领先竞争对手一步,同时也是说给金蝶自己听,让自己永远保持创新和领先。

3 “砸”出来的云时代

2000年,孙雁飞从深圳飞往上海,去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机构总经理经营启动会,“走在时间前面,争当电子商务先锋”这是他在会上提出的口号。当时 IBM 提出的电子商务概念铺天盖地,金蝶隐约觉得电子商务有可能会是下一个应用热点。

金蝶也做了一个面向会计人员的网站 KANBA.COM,中文名是“看吧”,这是金蝶尝试转型的一次试水。但是这次试水并不成功,随后金蝶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管理软件业务之中。

2006年,金蝶以收购的香港会计在线为基础成立了友商网,并任命冯颉(现易订货的创始人)为友商网的总经理,友商网后来改名为“精斗云”。

友商网也尝试了多个 To C 产品,“智慧记”、“随手记”、“快递100”,貌似一个“无心插柳”的动作,却为金蝶系创新型业务凝聚了一批核心人才,也积累了大量用户。

此时金蝶正处在一个老业务和新业务同步发力的阶段,资源分配的问题也随之凸显,老业务需要成长给市场一个漂亮的成绩单,新业务代表着未来但增长缓慢。如何选择真实而迫切地摆在金蝶管理层面前。

孙雁飞回忆说:“要向云端转型,首先是思维意识的转型,然后是整个运营体系的调整。还有来自外部的质疑,比如,放到网上是否能保证安全性?

在架构和功能方面,云的系统跟之前的比,哪个更好?另外还有竞争对手抢夺市场,因为金蝶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做云上的产品,而线下的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来争夺市场。”

同时兼顾线上和线下,金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前瞻性的战略投资和业务扩张带来成本的增加,以及2011年下半年国内中小企业软件及服务采购支出延滞,201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当天,金蝶的股价下跌16%,第二天下跌7.9%,第三天下跌6.5%,40亿港元市值在三天内蒸发,跌掉金蝶将近一半的市值。

2011年到2012年,算是金蝶自成立起20年来的“至暗时刻”。2011年12月发布的“金蝶微博”(后更名为“云之家”)无疑让黑暗迷茫中的金蝶看到了一丝亮光,同时也给了金蝶管理层向云转型的信心。它的诞生正式拉开了金蝶互联网转型的序幕。

随后的2013年,金蝶提了“ERP+”战略,尝试将产品做延伸,与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紧密耦合。

孙雁飞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当时开发了80多款基于 ERP 的移动应用,虽然存活率几乎不到10%,但这些尝试依旧很有价值,因为在试错的过程中,会更加明白未来应该怎么走。”

2014年青年节,徐少春砸掉了个人电脑,实现了移动办公。

2014年8月8日,徐少春砸出了“金蝶云 ERP (即金蝶云·星空)”,该产品是业界第一款云 ERP ,更是目前国内 SaaS ERM( IDC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

2015年司庆时,徐少春与客户一起砸掉了服务器,让中国企业飞上了“云”端。

2016年青年节,徐少春与客户一起砸掉办公隔断,解放了空间概念。

2017年青年节,徐少春在北京大学砸掉了象征 CEO 身份的老板椅和自己做了二十年的“ ERP ”,向大众展现了金蝶云转型的决心。

2018年青年节,徐少春砸掉墙壁,提出了“无人会计”的理念。

2018年8月8日,在金蝶25周年客户大会发布“金蝶云·苍穹”,这是中国第一款云原生企级云服务平台,更是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厂商,发出“云道超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的响亮宣言。

2019年5月11日,徐少春又砸东西了。这一次他砸的是一颗茧,砸掉了束缚在金蝶或者传统产业的那层厚重的茧。

有人调侃徐少春是在做秀,但徐少春也确实“砸”出了金蝶的未来。通过极具个性的操作,让员工、客户和投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金蝶转云的决心和破斧沉舟的气势。

到目前为止,金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云服务产品,包括金蝶云·苍穹(大企业云服务平台)、金蝶云·星空(中大型、成长型企业创新云服务平台)、金蝶精斗云(小微企业的一站式云服务)、云之家(智能协同办公云服务)、管易云(电商行业云)、车商悦(汽车经销行业云)及我家云(物业行业云)等。

2017年净利3.23亿元,同比增长11.99%。2018年净利4.09亿元,同比增长26.47%,至此,金蝶在云转型上也初见成效。

4 屹立“云”端,展望未来

徐少春认为,消费互联网就像开轿车,而产业互联网要像开卡车。卡车的体量大,可以拉很多货物,可以把企业各种流程、各种货物全部带动起来。

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更加厚重、更加深沉,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更加深远,这也代表了徐少春的一种心态,就是消费互联网要“小美快”,而做产业互联网要沉下心,要有一种匠心精神,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携手企业共同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金蝶与温氏集团携手打响了2019现代农牧产业价值链重构的第一枪。金蝶为解决现代农牧业的痛点,普及了“智能养殖”,打通了线上线下“共享平台”,升级了农牧体系。

其实不同的产业巨头对产业网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称,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

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大变量,产业互联网将扮演的是“转换器”的角色,将信息化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马化腾强调,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核心是信息化。

而信息化则是金蝶的主战场,随着 BAT 巨头的加入,将无疑加快整个企业数字化或者产业互联网的进程。

“软件是金蝶的过去,云才是金蝶的未来”,这是徐少春对下一个25年的新定位,这也展开了金蝶的第二次创业之路。在未来,由云计算和云服务所掀起的“数字大战”将不可避免。

在徐少春个人号公众号的评论里,有网友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数字锤

金蝶每年有一砸,手起锤落蝶飞花。

砸掉舒适旧模式,认清自己再出发。

少春常有凌云志,企业转型使命达。

苍穹峰会新平台,数字之锤继续砸。


    本文作者: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199篇

    文章总数

    1174.9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