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创新——来自汽车行业的实践 | 鲸准研究院
-
2019-04-30
鲸准研究院
作者:鲸准研究院分析师 王帅、王丽萌
指导:鲸准研究院院长 谭莹
数据支持:鲸准洞见
引言:新科技革命推动汽车百年变革,跨界合作使得汽车科技创新更加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然而,汽车产品是非常复杂的技术载体,一项新技术为汽车产品带来额外好处的同时,也会让汽车产品这个整体变得更复杂。这给汽车技术创新链条上的新旧领域高效融合发展带来阻碍,鲸准研究院的创新咨询业务致力于打通这一结节,助推新科技高效赋能传统行业。本文通过创建汽车科技创新地图尝试连接新技术供需两端,并讨论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推动创新,分享新科技赋能汽车的实践方法及案例。 在过去300余年的工业文明进程中,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推动着工业为人类生存发展作出贡献。然而在过去20余年中,全球科技发展相对平缓,实体经济也因此逐渐失去活力。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构转型新一轮密集投入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大数据、深度学习、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成果相继步入产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出现的同时,也显现出了科技为产业形态和要素组织方式带来改变的趋势,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到来,几乎每个传统行业都受到了数字化和移动技术的影响。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之间,随着知识深度分解和不断融合,由于通用技术(GPT)支持力增强,建立在新技术之上的产业群以及由新技术实施改造的传统产业,其边界趋于模糊,产业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的重叠性日益突出,二者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融合让原有的产业拓展了外延、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搜寻外部新技术赋能是企业发展的必然。 ▎新科技赋能汽车产业,推动百年汽车“三化”变革 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要求兼具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和成本低,汽车的复杂度与其产量综合起来造成了其特殊地位,也标志着一国制造业的实力。 作为新科技所赋能的传统行业代表,汽车行业包罗广泛,拥有复杂且成熟的供应链,是技术应用活跃的展现窗口。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想在可靠性、功能、制造成本上提升竞争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新科技的赋能,而不是单纯地发展车辆技术。 由于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逐步推广,汽车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最大的趋势是“三化”——低碳化、智能化、信息化。与一般产业的情况不同,汽车产业的升级是汽车“智能制造”与智能汽车产品的共同发展。一方面,未来汽车产品将向网联、智能和新能源的方向持续发展,并以智能汽车作为必然的产品体现形式;另一方面,汽车智能制造则是工业体系整体升级到“智能制造”的先导、基础和载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引发汽车产业、产品与技术内涵和范畴的重新定义,并形成汽车产业的新变局。受此影响,未来的能源、交通和环境格局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的产品、产业和社会形态也将完全不同。这一系列全方位改变的指向是汽车科技的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新科技赋能汽车行业,主要关注汽车产品的“智能汽车”部分,探讨汽车行业如何通过外部技术合作的方式快速实现汽车产品的创新,关于“汽车智能制造”的部分将在未来的文章中探讨。 从汽车行业的产品形态上,未来使用新能源、充分网联的智能汽车将成为所有汽车技术集成的载体,代表着全新的汽车产品形态和汽车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物联网的典型连接节点,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等重要应用载体,成为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基本的移动工具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汽车科技创新地图,连接技术供需两端
在新科技革命推动的汽车产业“三化”背景下,传统汽车技术正与各种新兴技术融合发展,推动汽车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行业外部的“新”力量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已成为趋势,跨界合作使得汽车科技创新更加充满想象力和活力。 但汽车产业和产品涉及的技术种类繁多、异常复杂,即使传统汽车行业工作者也很难全面系统了解所有关键技术,加之各种新科技的不断赋能,使得汽车产品成为异常复杂的技术载体。这给汽车技术创新链条上的新旧领域高效融合发展带来阻碍,鲸准研究院的创新咨询业务致力于打通这一结节,大力助推新科技赋能传统行业。 汽车产品的科技创新涉及技术非常复杂,鲸准研究院基于汽车行业和多新科技领域研究,系统梳理了汽车创新科技地图(受限于篇幅本文只简要呈现框架部分),为行业相关从业者和汽车科技创新关注者提供参考。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其中节能汽车更多涉及内燃机性能优化等传统车辆技术,跨界创新涉及相对较少,故本文只重点呈现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地图。其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动力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囊括了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相关的技术。 汽车科技创新地图使用说明: (1)汽车关键技术: 根据国家发展导向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分别梳理出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目前重点在于加快发展感知、定位、通信技术,同步发展多源信息融合,与整车控制相结合,实现智能系统整车的协同控制。同时也不能忽视以HMI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能驾舱升级,多种新兴HMI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更多产品创新可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最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标准、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基础设施等也对智能网联汽车营造合适的生态环境,也是产品商业落地的重要影响因素,切不可忽视,但本文重点讨论产品层面的创新,行业共性技术等仅供参考。 (2)技术创新需求/项目: 该项为基于汽车关键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分析,相当于技术模块的不断细化拆分,与一级市场的创新项目业务尽可能相对应(受限于篇幅呈现颗粒度较粗),从而便于车企和新科技企业思考和探讨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3)赋能汽车的新科技: 该项列举了应重点关注的新科技领域,与汽车产品创新相关性较强。对于车企创新部门,建议能够了解相关领域行业全景图,将更有利于主动发现更多跨界合作带来的产品创新可能。对于新科技企业,建议多了解汽车行业技术需求,主动探索自身企业技术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场景,以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通过汽车科技创新地图,我们可以为汽车创新需求端与新科技供给端建立连接,但新科技赋能传统行业具体路径,仍需结合自身业务探索实践方法。 一般来说,新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方式可以分为自研、合作研发及投资并购三种方式。其中,合作研发是汽车行业获取外部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可以快速实现企业内部促进产品创新、塑造客户体验的目标。本文我们主要关注新技术通过合作研发的方式赋能汽车行业的产品创新。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外部技术跨界进入汽车领域已成为趋势,特别是信息技术企业。汽车产业的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诸如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先进技术的IT企业也将参与并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三方企业各有其核心优势,传统企业可以提供汽车产品和零部件,构成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载体;IT企业可提供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技术等支持。三大类企业开展跨界合作与竞争,将改变未来汽车产业的格局。▎新科技赋能汽车的实践
(一)寻找技术 搜寻方向通常以“汽车是否应用该技术”分为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均有实际意义:如已在汽车上应用过,是否有更优质的技术合作伙伴;如果尚未在汽车应用,是否具有跨界应用的可能性。 (1)汽车产品上已应用的技术类别: 概念车和豪华车在新技术应用上一直是行业风向标,应用实践不一定成熟,甚至只是提出一个当前无法实现的想法,但这些都是搜寻新技术的方向,可以参考汽车上尝试过的技术,寻找更优质的技术合作伙伴。 (2)汽车产品上尚未应用的技术类别: 在汽车领域之外搜寻在汽车上没有使用过的技术,根据汽车行业历史上的创新来源和当前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相似程度,主要的寻找方向可以参考飞机驾驶舱、智能家居场景和智能可穿戴设备。 (二)评估技术 由于汽车产品本身的复杂性,新技术赋能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把新技术用到旧产品上就会让产品变得更好。一项新技术为汽车产品带来额外好处的同时,也会让汽车产品这个整体变得更复杂,因此评估新技术赋能汽车创新可能性时,需考虑很多因素。其中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商用成本等方面是车企在应用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时的重点关注维度。 (1)技术成熟度 作为交通工具,汽车对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考虑是否接纳新技术首要评估的是该技术的成熟度和商用进展,如果技术成熟且在其他行业已经落地商用则最优,技术成熟且已有产品实现量产则次之,若技术尚未成熟还在探索阶段则暂时不考虑; (2)应用场景 利用新技术来拓展车辆功能需要思考整体,这远比考虑仅仅将个别技术加入到汽车中要复杂得多。无论是传统的车辆技术还是新技术,使用新增技术不仅对车辆与道路(车对基础设施,V2I)、车辆与其他车辆(车对车V2V)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也会对汽车和驾驶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响。 因此,考虑是否接纳新技术也要评估应用场景,一项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场景中达到效果的技术在汽车中可能会表现欠佳,需要充分考虑赋能汽车的可行性和该技术对各方面的影响,例如新技术的采用涉及汽车已有功能或其他新技术的协同配合,亦需对其匹配度作出评估。 (3)商用成本 由于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新技术商用后的成本也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关注要素。 (三)实践案例 新技术赋能汽车产品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我们在这里例举了两个来自不同领域的跨界技术。 例1 指静脉识别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从技术创新性角度,指静脉识别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较少,只见于某新势力造车企业新发布汽车产品,尚处于汽车行业应用的起步阶段;从技术应用评估角度,该技术已发展成熟,在智能家居等领域已实现商用落地,在汽车上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商用成本合理。综合考虑,该跨界合作为新技术赋能汽车产品创新的较佳实践案例。 例2 发光面料在汽车上的创新应用 从技术创新性角度,发光面料常见服饰行业,尚未在汽车产品上应用,创新性很强;从技术应用评估角度,该技术已发展成熟,在非汽车领域已实现商用落地,在汽车上应用潜力很大,可结合情绪识别等HMI技术应用在智能驾舱,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个性化体验。该案例是通过跨界合作促进汽车产品创新的大胆尝试。交流:如果您是科技类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投资人、媒体朋友或其他相关人士,欢迎添加笔者微信:王帅(wangshuai_fly)、王丽萌(r-7-3-4-4-9-6-1-8-1)交流,添加时请您备注 姓名+公司+职位。
鲸准研究院——新经济领域专业研究咨询: 如果您有行业系列研究报告、行业全年咨询研究、定制化专题研究方案、企业发展动态研报等需求,欢迎添加微信:张喻璠(cunninghamy)交流,添加时请您备注 姓名+公司+职位。-
本文作者:鲸准研究院
责任编辑:牛小眸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