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零下40度极寒环境,目睹完美呈现极限赛事直播!
-
2019-04-28
目睹
只是,有些体验并不是谁都能尝试的,比如2018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牙克石站,面对极限挑战下的恶劣天气(零下40度),车辆如何行驶无碍?面对极具“变态”的赛道,车辆如何极速转弯?还有如此低温下的直播操作,如何将画面清晰投放?每一个精彩的转弯瞬间,如何实现画面快速切换?低温下的网络环境,可否实现流速顺畅?
关于汽车在低温下的行驶问题,涉及技术层面,只能找汽车生产商讨论;而关于直播在低温条件下的操作,涉及硬件设备和技术操作,目睹可以解答。
12月8日,昆仑润滑杯·2018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牙克石站比赛在牙克石凤凰湖博世试车场举行,被誉为“汽车奥运会”之称的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CCPC)再次激情起航。而此次大赛的直播服务商之一,就是目睹。作为中国汽摩产业协会多年的合作伙伴目睹,在此次牙克石站大赛中又以过硬的设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团队、完善的服务给了中国汽摩产业协会完美的答卷。
多角度拍摄,抓取精彩画面。
汽车比赛,要的就是分秒中的较量、多方位角度的视觉体验,如此才能让更多的观众知道赛场上每一辆汽车在比赛中的情况。而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每一辆汽车在比赛中各方面性能的近景展示,也是重中之重。所以,即使在寒冷的牙克石,这些画面的要求也必须要达到!
解决方案:
虽然气温很低,目睹的小伙伴们也是冻得鼻涕流流,但对于技术实施,却不敢怠慢。为了实现更多视角、更多信号采集,在此次大赛中目睹实施了多点拍摄——赛场、车内、户外游机、无人机等多点信号结合,利用无人机远观各大赛道进度及近距离极速转弯效果;利用车内信号实现“第一视角”,让观众感受更直接;利用户外游机对环境及有趣事物进行播报,实现多角度画面收集。
多画面同屏,切换最佳视角。
以往现场观看赛车比赛,能真正感受到的只有赛车一闪而过的惊鸿一瞥,和赛车经过以后的漫长等待。但对于牙克石此次的比赛而言,现场的观众可很难召集,零下40度,要冻掉耳朵的。所以想要实时了解赛事情况,只能通过直播形式。而且还要满足观众的多方面需求,实现多画面同屏,多角度切换的高要求操作。
解决方案:
有了前面的多信号点采集,想要实现多画面同屏,切换最佳视角,就必须要用上目睹的云导播台了。因为使用云导播台可以很好的控制音、视频分离,对多达8路720p画面(最高可达1080p)的音、画信号进行切换播出,实现嵌入、分屏、画中画等特殊直播效果,精准把控每一个精彩瞬间的切换播放。
同时,目睹还通过云导播台的垫片和增加文字的方式,备注了每路比赛车辆的信息,满足观众实时了解车辆信息的需求,让每辆车的信息更加直观,便于观众对车辆间进行比较和行驶信息的记录。
画面高清,流速顺畅。
我们知道,低温下,手机都会死机,所以低温及恶劣环境下的直播,在网络信号上的保障是关键。因此对于这一点,目睹必须保障整个牙克石赛事直播间的流速顺畅。
解决方案:
在通过对比以往的设备输出,目睹发现LiveU 500集8张4g上网卡,上网聚合速度可达10M/s,能够保证在室外零下40度极寒以及4G网络非常差的环境下,流信号返回正常,流质量较高。所以,目睹小伙伴采用LiveU 500实现了主办方的需求,同时也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可。
除了这些硬性要求外,其实目睹还做了很多:
线上互动投票:因为是极寒天气,环境也较为恶劣,所以主办方在大赛中设置了解说间,通过直播可实现实时语音报道赛事,而且还能在直播期间不断发起投票、互动环节,特别是打赏和抢红包,连主持人都迫不及待,线上场面异常火爆。
画面监控延迟:为了降低视频的容错率,直播中所有操作的视频内容都会首先显示在预监画面中,待确认无误后,点击切换,输出为观众最终看到的直播画面,减少误操,保障直播安全,切换时间。
直播+解说:配合现场解说,以及多角度地画面同步播出,可以使赛事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精彩片段剪辑:捕捉精彩“漂移”瞬间,剪辑成短片实现点播回看,可供观众转发分享,实现裂变式推广。
媒体资源分发:通过目睹合作媒体,将此次赛事同步推流到优酷、网易、搜悦 、中经云端、第一视频、视讯中国、中国网、斗鱼、央视珠海网等近百家媒体。实现内容全面曝光,对于汽车商而言,参赛汽车得到了全面报道,汽车品牌得到了大力推广;对于线上观众而言,可以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实时观看大赛情况;对于主办方而言,大赛得到了全面推广,对下届活动的召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拒主办方透露,此次作为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赛历的A级汽车赛事,通过国内主流媒体的直播报道,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
没有技术的巅峰,只有不断的超越。此次牙克石站超低温汽车大赛的成功举行,不仅验证了汽车行业在打破局限下的不断超越,同样也验证了目睹在直播技术上不断升级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互联网时代,在资源共享的当下,目睹将利用一切可利用条件,为用户实现更个性化、定制化的直播服务。
-
本文作者:目睹三石
责任编辑:牛小眸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