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三:管理软件与用户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2017-07-13 崔强 lv Created with Sketch.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汪峰的《北京北京》里的这句词,用在形容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与用户之间距离,恰到好处。有无奈、有沧桑、也有几分不甘心……


之前的1和2都收获不错的浏览量,写3间隔的有些长了,不好意思。在第二篇发出去后,收到一些CIO的回复,说我只提出了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好货不怕晚,思路在后头,听我慢慢道来。


这段时间,我也一直没闲着,找不同的人聊。有厂商、有分析师,有CIO,也有媒体人,同他们交流这个问题,并把他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上篇讲了互联网无底线和无节操,这篇我重点讲讲用户和客户的事。


首先,我们把“用户”和“客户”解释一下,用户是用你产品的人,而客户是买你产品的人。这两个有交集,但交集不大。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会把用户和客户区分的很开,但是在管理软件里,你却会发现,区分异常地模糊。


决策,重客户而轻用户,改变一:重新关注用户


管理软件对于用户而言,事前难体验,事中事后被体验!


管理厂商所说的用户并不是真正的用户,而是客户!


客户并不等于用户!


管理软件产品在实施前,用户是看不到产品的,更别说体验了。前面的一切都是由甲方的IT负责人,有的是CIO,也有的是信息中心主任,总之真正的用户很难碰到产品。只有在实施过程中,用户才能够摸到产品,但是这是被动的执行,或者被执行。


某企业是半军事化管理,因为执行力强,上线ERP很顺利;


某企业上线管理软件,领导亲自挂帅,盯进度,顺利上线;


某企业上线系统,员工怨声载道,反弹极大,后来项目因各种原因停了;


……


我们可以假设各种场景,如果IT选型得当、规划到位、领导给力、执行到位,用A家的产品和用B家的产品,结果都会差不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的话,产品并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几家厂商精心会去打磨产品?


而这一切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是很难发生的,产品试用是起码的,如果不满意,对不起,88。当然这里所说的都是自然购买,不掺杂任何桌子底下的操作。做互联网,如果没有用户,那将意味着没有一切。


体验,老旧的界面,改变二:深入研究用户习惯


曾经看过一些厂商的产品界面,检验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们的角度并不是用户角度,而产第三方的体验角度。而技术人员,同样不在用户角度,当然,每个做产品的人都很自负地认为,他是最懂用户的。真的是吗?


厂商通常会说一个词,“引导用户”,为什么要引导,如果需要引导说明用户感觉不双,如果很他使用很爽,还需要引导吗?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和一位CIO聊起了孩子。他说他家是个男孩,很淘气,现在一有空就拿着iPad不撒手,一上去就在优酷上看动画片。为了控制他,他上班走的时候都会把家里的网给断了。但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后,发现儿子正在看动画片,起初他以为妈妈把网给打开了,但是一看网依然是关闭的状态。这下他就有点蒙了!后来他一看iPad才明白,原来在有网的情况下,儿子采用了缓存的功能,愉愉给他存了两集。对于3岁月儿子如此逆天的表现,他只能佩服苹果“这才是用户体验”。


管理软件能做到吗?你肯定会说,消费级和企业级有莫大的区别,诸如此类的话,真的吗?别忘了,都是人在用哦。苹果在企业级的市场现在份额也很大哦,怎么解释?


归根到底,并没有完全用户的场景中考虑应用,而是功能的积累和叠加。好好研究研究你用户的使用习惯吧。


速度,让用户能够感知到你的存在,改变三:快速应答用户


跟踪CIO人群多年,深知他们的苦处。如果说他们是客户也对,因为他们拥有企业IT采购的决策权。他们通常是受夹板气,一边面对业务部门(真正的用户),一方面要面对IT厂商。一个字,难!两个字,真难!!四个字,真他妈难!!!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管理软件的升级方式是升级包,收集用户需求,排期开发,测试、给客户升级。用户望眼欲穿,升级始终不来。一个BUG改个把月的事,很正常。


互联网的产品和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敢这样吗?用户早他奶奶地跑光了。


互联网的节奏和传统管理软件的节奏一个是微秒级响应,一个是按月响应,怎么玩?


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有问题会一键提交BUG,应用提供商会瞬时收到,很低快做出回应,进而产品得到改观。用户感觉不是人与机器的对话,而是人与人的对话。


再看管理软件,用户提出需求——汇总至企业信息中心——提交给厂商——确认——交付。且不说信息是否会在传递过程是否有衰减,就时间而言企业也拖不起啊。


昨天和一位服装企业的CIO谈到这个话题,他无奈地说,原来真被厂商逼急了,就直接向总部投诉,效率反而会高些,如果走正常程序,猴年马月了。


SaaS至少解决了程序快速应答用户的目的,一个新的应用上线,企业应用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测试,并快速提出修改建议,反馈回厂商,厂商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


有抱怨就有机会,对管理软件一样适用。

    本文作者:崔强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崔强
    崔强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74篇

    文章总数

    218.29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