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之冷:机构演绎资本冬日的温度,崔牛会牛油用行动证明,好的项目不差钱!

    2017-08-22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编者按:在思考年会内容之初,我们回想起很多机构和创业者屡屡提到资本市场趋冷,于是萌生了设立一个专门的板块探讨资本之冷的想法。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前面几轮探讨后,在资本版块应该有一个总结性的对于企业级投融资的思考。这是资本之冷栏目设立的初衷。 本文整理自论坛对话,深聊资本之冷。(内容主线以主持人盛景网联合伙人赵今巍先生的第一人称方式撰写)

资本,真的冷?

其实我和在座的企业家们都挺熟悉的,我自己在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创业。其中四家公司的四个业务都是2B的,两个是2C的。我算是真正“练”过的人,之前的项目也都基本做到了国内乃至全球前列。 盛景网联是企业培训起家的,给企业家提供服务。目前和崔牛会联合主办了独角兽训练营,也正在做一个B2B的交易节,给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外界都在说资本趋冷。首先,我们想请三位嘉宾分享一下,你们今年的投资情况和对资本市场未来走向的看法。谈一谈,资本到底“冷不冷”? 石矛:我们集团分为三个板块:企业级服务、移动互联网和大消费。我们对企业级服务关注得多一些,当然也会涉及到一些其它的互联网项目。我们在企业级服务领域,累计投资了十个左右的项目。过去我们每年会投资两到三家左右的TOB企业,投资额大概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而今年也投了两家这样的企业。今年,我们整个公司投了20家左右的企业,其中有24家拿到了下一轮融资,当然,这24家企业是去年或者前年完成投资的企业。从所谓“资本寒冬”的角度来讲,今年我们的投资额比之前会少一些,但其实整体影响不是特别大。 陈妍芝:我们这两年保持了一个正常的投资节奏,并没有因为所谓的资本寒冬就不做投资了,也不会因为市场特别好就增加投资的力度。 基本上,我们的投资节奏是:一年的投资项目大概有20来个,去年和今年平均投资了5个左右的企业服务公司。 具体来看,我们主要投资了三方面的企业: 第一方面:SaaS。我们投资的SaaS企业是偏垂直类的SaaS,不太关注非常浅的SaaS,我们觉得这样的产业壁垒更高。 第二方面:PaaS层的企业。我们投资了一些跟这个行业相关的PaaS层的企业,它们做的是一些不会被覆盖的功能,相对而言是比较垂直的PaaS层服务。 第三方面:做交易平台的B2B领域的公司。这其中也会有一些行业属性,比如我们的要求是:有价格波动,两端要极度分散的这种特性的B2B公司。 我们要投用户刚需类的企业,比如:我们也投了一些做招聘的企业,这就是刚需服务、高壁垒、有足够的竞争核心门槛。 丛永罡:对于复星而言,我们投资的三大版块主要围绕着健康、富足、快乐来做。结合着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在医疗这个层面,我们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些不错的投资项目。 至于资金层面,对复星内部而言,其实并没有“资本寒冬”这个说法。实际上,今年有一些大的项目反而还在加速。 但是的确存在的一个变化是:对于特别早期的项目,复星会非常慎重,我们要观察这家企业有没有持续的造血能力。我自己也是2B的圈子走出来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会有更多理解。或许恰恰也是因为对这个市场有一定的敬畏感,我反而会看得稍微慢一些,时常会往后撤半步,让这个时常变得更加清晰后,再决定大的进攻。

“大B”,“小B”,二者谁真的有机会?

从今年2B领域的整体投资情况来看,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本投资都少了大约三分之一。阿里巴巴的卫哲在独角兽训练营上课的时候分享了一篇文章,他曾提出,所谓的“春天”,其实是三五年前,我们的2B业务或者说2B机会刚出现的时候,到了近两年就变成了夏天,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冬天也必然会来。 然而从刚才的发言里,台上的三位投资人似乎没有感觉到2B的冬天来临,那么是谁的“冬天”来临了呢?或许很多三四线的机构不那么敢投企业了,因为不具备那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投资上就缩手缩脚。 但真正的专业机构不存在所谓的“春天”、“夏天”、“冬天”,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相应的投资。我们每年也会投资大概十几个项目,这是我们总体的判断。 作为资本白富美,接下来,想请各位“白富美”讲讲对这些2B服务项目的判断,以供大家参考。如果存在很多大B的企业服务项目,还有很多做中小B的企业服务项目,你们的偏好是在哪一块?为什么? 丛永罡:如果去年来看的话,大家都在谈中小企业有很多的机会。去年,我们也在想有没有可能羊毛出在猪身上?但是现在,巨头已经下水了,这对于中小B来说就有很大的风险。我的态度是比较鲜明的,现在这个阶段看大B是比较安全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在说BAT呢?因为BAT截获了流量,而它影响的一定是中小B而不是大B。所谓的公有云巨头干了这么多年专有云又拿下几个单子呢?让巨头们干专有云可能没有很多做私有云的公司做得好,这就是现状。当你面对评标的时候,你面对那些巨头,基本上把他拉到跟你一个水平线上,这才是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阶段我可能会更注重看大B的原因。 陈妍芝:我的观点可能有些许不同。我会把它做一个分类,我们投资这么多年,其实从来没有想过羊毛出在狗身上这种模式。因为我们是做企业服务,目的是要把你的产品卖出去,让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足够满意。在SaaS层面上,我们投的是偏垂直类的SaaS,很多小企业是没有办法收回钱的,所以到最后无一例外都去做大客户了,大客户为主,也是整个企业生命线的来源。另一方面,PaaS层会有一些相对于标准化的东西,还是可以做一些小客户的,你必须要有足够的量,才能保证你的市场占有率。再配合一些大的市场客户,我们会很明显地看到行业前几位的公司,在做完了中小企业以后也是把一部分精力放在私有部署上。PaaS层面是小企业和大企业进行时间分配和兼顾的策略会更好。所以要按照自己的企业定位和产品特性去划分。 石矛:我们投的企业服务公司有针对于大企业的,也有针对于小微企业的,我们也走了很多的坑和弯路,钱就浪费了。当然,也换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看到,在主板上市的软件类和IT类服务的都是大型企业,“进化”确实很苦,还有很多企业,每年有很高的利润都在申报创业板。我把中国企业级服务的对象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类,最优质的企业:政府和军工类,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些创业者说做大客户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反腐的加深,很多优秀的软件、好的软件也在走进政府和军工的视野。 我们军工的很多产品都是非常落后的,Windows系统也不太敢用,用自己的麒麟、WPS,其实过得很艰难。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围绕着政府去做项目,这是一个金矿,包括美国也是如此。 第二类,在政府和军工下面的以央企和支柱型产业为主的。比如能源类的中石化、中石油,以及运营商、金融机构。此前,我们也有讨论说BAT构建的生态是不是伪生态? 我不知道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带来的生态是不是伪生态,但是养活了几十家上市公司,而且每家都还活得不错。 第三类,上市企业。A股如今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再加上一些新三板的优质企业都列入其中。 第四类,民营企业。没有上市的企业当中,其实也有一些不错的公司。 第五类,中小企业。 刚才我划分的五类企业里面,前三类为什么会过得很好? 前三类的企业,从政府军工再到上市公司这个梯队,现金流非常稳定,产业很成熟,所以他们的第一诉求肯定不是流量。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了,怎么能够提高效率,更好地管理这个庞大的集团、人力、财务?他们打造的生态是围绕着解决效率问题的。 从上市公司再往下,就是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难道中小企业的效率真的是最优的吗?在我看来,这些企业肯定是生存第一。 中国有千万家中小企业,可能今年做完业务,明年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业务。又或者是阶段性投机以后,第二年面临着业务的下滑。 生存是第一要义,这些企业哪有效率?当他没把效率列为第一重点的时候,你给他布道当然是很难推广的。 由此可以看出,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方向是不同的。要提升效率、提升数据的结构,还是要服务?如果是要流量,当下的流量已经枯竭了怎么办? 我们一定要找到小微企业的刚需,找到其生存之道。除了流量之外还有没有生存之道呢?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点。 中小企业可以投资,但前提是企业要找到生存之道。如果找不到生存之道就只是在皮毛上做文章,很显然你收不到钱,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自然没法实现。

现场PK

现场嘉宾:我想讲两个观点。首先,我不太赞成中路资本的石矛先生的观点。我认为SaaS产品应该要适合小企业,让一个小组织能用起来。石矛先生举的阿里巴巴的例子很好,阿里巴巴一开始是从服务小企业发展起来的,逐步的才有了更多服务大企业的案例。我们看到,现在市场上有很多SaaS,也有很多上百万的订单。但很多都是先卖给一个部门,从十多万的单子积累起来的。所以,SaaS产品,先让一个小的组织能用起来,适合小企业用,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点,SaaS到底是个互联网项目还是个软件项目? 如果是个互联网项目,那一定要具有可复制性,要追求可复制性就一定是标准化的产品。我们从C端市场的游戏到O2O,都符合可复制性,58同城、美团也同样如此。 丛永罡:首先说明,我们没有要打死一片的意思。 1、当我们谈到2B的时候,要注意:2B是非常多元化的。这个“B”,既有大B,又有小B,还有政府;还有一类,就是我们过去吐槽的一些公司,是2VC的;还有一类2B企业,可以称之为2巨头,意思就是这家公司今天能生存,其价值就在于它对巨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我们说要做小B的时候,其实本身并没有问题。如果已经杀出重围,或者已经有了一部分小B客户,这是OK的。但如果还没能杀出重围,前期只是勾画一些故事,说自己从服务小部门到大部门,再到有着较高客单价的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或许会很短,这就有问题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漏洞,问题在于市场不愿意等了,资本也不愿意等了。 陈妍芝:我认为这个界定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去界定企业去服务“小B”还是“大B”,而是要考虑自己所做的是不是企业的刚需产品。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做广告平台的公司,他们做的是海外的互联网广告平台,大、小企业市场都做了。去年,一个季度的流水是220万,今年的流水是8个亿,利润在2000万左右。这家公司的投放效率就是比别的平台高,360、百度等大公司和一些小的游戏公司都愿意为此付费。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界定自己服务的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真正需要考虑的是你的产品切入的是不是用户刚需的点。如果是一款刚需产品,那么,用户觉得这个部分不是其核心业务,但是特别需要,他自己做的效率又不如你,他当然愿意用你的产品,为此付费! 这两年,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企业服务越来越细分化,企业需求更多的被外包出来了。这样的趋势,在前两年是绝对不存在的。过去,很多企业觉得不少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但现在的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很多服务外包出去,获得更高性价比。

BAT发力TOB,机会?挑战?

我们看到,阿里、腾讯都在发力进军企业级服务市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针对这种趋势,在座2B服务的企业家们应该如何来应对?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机会和挑战? 石矛:崔牛会此前有个辩论赛,辩题是“BAT等巨头构建的生态是不是伪生态?”,正方赢了,更多人赞同是伪生态。 不论是今天的微信还是钉钉,他们创造的还是一个以流量而生的生态环境,其实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并不仅只有流量。 今天我们主要谈的是企业服务,在此,我们把企业服务定义得更广一些——有以技术驱动为主的,有以投入人力的服务为主的。所以从整体来看,企业服务其实是很多元化的。 不论是钉钉还是微信,又或者是微信小程序,或许会在流量方面产生一些影响,但企业服务的多元化本质让他们不可能覆盖所有。我坚信他们只会是整个企业服务版图的一部分而已。 陈妍芝:像钉钉这样的公司进入企业服务市场,确实对很多企业都产生了很大的挑战,并且,他们一定是切较大的市场,从中获取更多的机会。 对于创业的企业服务公司而言,更应该考虑的是壁垒在哪里,怎样才能挡下大公司的进攻。在我看来,更多地选择一些垂直性的行业应用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行业有很多,对于大公司而言不可能深耕某一行业,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产品属性必然不一致,能够把整个行业的占有率做到做好,也是很好的。 所以,整体来看,钉钉这样的巨头进入,对企业服务还是会有一定冲击。但我相信,有垂直行业壁垒的企业服务还是很有空间。

未来的企业级市场,机会在哪?

前面谈了很多干货,最后,我们讨论一下,未来企业级服务市场,在哪些行业、哪些模式会有更多的机会? 丛永罡:其实投资机会还是有的,刚才我们说“大B”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概率事件,并不是那么绝对。 要说未来的机会,我谈两点: 1、垂直行业有着巨大的机会。尤其是钱多的或者企业服务的场景离钱近的,这其中存在很大的投资机会。 2、我们正迎来一个做AI+的时代。市场上很多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反而不一定有价值,但是一家TOB的企业,嫁接别人已经成型的功能,比如语音识别等技术,就有很大优势。这类技术对你的产品、质量是有很大的提升的。谁先迈出一大步,建立一个护城河,谁就赢得了时间。有了时间上的优势,我认为就会有更多机会。 陈妍芝:我想谈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刚需市场。刚才我们提到,企业拿了VC的钱做什么?一般就是买服务器,投广告、招人等等,这些刚需市场都是可以做的,而且有着巨大机会,我们要看什么样的是刚需的服务市场。第二个维度,想给创业者们一些有价值的借鉴点。主要有两层: (1)SaaS:SaaS更多的是往垂直、纵深去发展,搭建高壁垒。 (2)PaaS:在PaaS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做大企业核心在做的PaaS,否则你就只会有一个结果:使用你的产品的只有小企业。那些都是长尾流量,是不稳定的,存在诸多变数。 对于一家做PaaS的公司而言,我认为有一个投资价值是给大公司提供一些企业优化方面的产品。这可以获得较大的市场,比如投资加速的公司会发展得很好。 另外,在B2B交易环节相关的领域还会有一些机会。 石矛:我也只谈两点: 第一点,不论大家创业是不是做的SaaS,在企业级服务领域,在业务端,不论是HR、财务、还是ERP等等,我们能想到的各种场景都已经被占领了。数据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数据增长会带来运维的困难,我在关注数据背后如何做好运维。 第二点,在PaaS层,我没有找到很好的标的,我更希望有数据连接的企业出现。人工智能再好,连数据都没有连接,就很难做了。而数据怎么连接呢?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被吃透了,巨头不想再和你分享各种流量,所以物联网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即物联网方面的数据连接。

他们,是谁?

丛永罡:去年,我代表阿里在崔牛会的年会上出现,而此刻就转身资本家了。 我不是一个投资2B很多的人,而是做2B很多年的人。谁说投资人每天只会看,不会练?我就是个会“练”的人。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在2B领域,没做C端的事情。 陈妍芝:要介绍我们,我直说三点: 1、我们是一家能够帮助创业者挣钱、长期挣钱、挣大钱的机构。 2、我们是一家对企业服务有理解,但不急功近利的机构,我们投资的所有公司都是长期持有的。 3、我们是一家非常注重投后的机构。我我来到协立资本这样一家新的基金,其实也是创业。我们管理的资金大概是15个亿,主要是投资企业服务和消费升级的方向。我们的定位是:和大家站在一起,帮大家赚更多的钱。 石矛:中路资本专注于从天使轮到A轮的投资,截至目前,我们对企业服务领域关注得多一点。当然,企业服务、移动互联网等都会涉及。 目前我们取得的成果:过去几年到现在,有两家创业板拟上市企业,软件类的有两家新三板的上市企业,还有大概五家A到C轮的企业,同时还有一些崔牛会的项目。

圆桌后记

11.20日上午崔牛资本面对面项目,有15个项目参加了路演,摘录了两局经典发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做SaaS产品最重要的不是免费,而是解决痛点!“我要做广告行业的二维火!”令人欣喜的是,本届崔牛资本面对面活动结束后,已经收到了多家企业和机构相互深度交流的消息,真诚祝愿彼此都是最好的机遇,有最好的未来! 同时,年会结束当天我们就收到了亿方云840万美金A+轮融资、简记300万天使轮融资、保准牛3000万A轮融资的消息,机构演绎资本冬日的温度,崔牛会牛油用行动证明,好的项目不差钱!
    本文作者: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203篇

    文章总数

    1191.17万

    文章总浏览数

    新闻排行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