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Slack是这样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的!

    2017-08-15 牛透社 lv Created with Sketch.

T1.png

如果你是企业服务领域的从业者,那么你肯定听过堪称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Slack。Slack是如何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的呢?本文将为你深度揭秘。


Slack的前世今生


前世:从网页游戏Tiny Speck 到协作工具Slack


Slack最初建立在Tiny Speck的基础上,Glitch则是Flickr的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执掌的公司Tiny Speck所开发的一款网页游戏,不过Tiny Speck在2014年就倒闭了。在开发Glitch游戏这几年,公司的员工其实遍布于各个城市,旧金山、纽约、温哥华的都有,因此他们必须使用IRC工具进行团队沟通协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发Glitch的兴趣越来越弱,对IRC的兴趣反而越来越高。IRC是那个时候比较常用的沟通协作工具,非常适合那些公司员工长期异地办公的公司使用。Glitch的团队发现,IRC能够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在一个项目上专心工作,让他们免受通过邮件沟通所带来的各种干扰。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团队就将业务方向转到了协作沟通领域。


今生:Slack的迅猛增长


3-25-1-1.gif


企业沟通协作工具Slack的开发实际上开始于2012年年底。到2013年8月,Slack进入内测阶段,一经推出便取得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在2014年2月刚推出的时候,Slack的日活用户就有15000人。到2014年8月,Slack的日活用户增至171000人;到了2014年11月,日活用户就增至285000人;到2015年2月,Slack的日活用户达到50万;到2016年3月份,Slack的日活用户就已增至230万。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Slack用户现在每个月发送的信息数多达3亿条,用户每天花在Slack上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Slack的增长速度和用户粘性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兴趣。去年4月份,Slack曾获得一轮2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38亿美元。到目前为止,Slack的融资总额已达5.4亿美元。


相比上面介绍的内容,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是Slack是如何实现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的?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Slack早期做的那些为后期成功奠定基础的工作。


1、定义自己的市场

3-25-1-2.png

Slack并不是第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通讯应用,在Slack之前,已经出现了HipChat和Skype等一些提供企业内部沟通服务的工具,而且他们已经发展好多年了,在发展早期,他们的增长速度也都是非常快的。


在竞争对手林立的市场环境中,Slack要想取得成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Butterfield表示,Slack的20%至30%的早期用户都是从HipChat、Compfire或IRC这种中心化通讯工具平台过来的。


“当我们问其他70%至80%的用户都在用什么工具作为内部沟通工具时,他们会说:‘我们不使用任何工具。’ 不过很显然,他们肯定会使用一些工具的,他们只是没有将使用的工具归到一种软件类别中去而已。” Butterfield这样说道。


后来我们发现,那些声称自己不使用任何工具的公司其实都在使用不同工具的组合。他们使用的工具非常繁杂多样。他们团队中的有些人在用邮件沟通、有些人用 Hangouts、有些人用SMS。我们还看到一个小组中的有些人在用 Skype 聊天,有些甚至在一些私密的 Facebook 群组以及 Google +页面聊天交流。


基于这样的情况,Slack初期在兜售自己的产品时都会和用户强调,不管他们使用目前市场上的哪款工具,其实都会存在问题的,只是他们还没意识到。


作为对比,如果你正在搭建一支销售团队,对于选择哪一款CRM工具这个问题,你知道你必须要在这个工具品类中选择一款,这毋容置疑。如果你是一支软件开发团队,你也知道必须要选择一个版本控制系统。不管是CRM工具,还是版本控制系统,这些都是已知的产品分类。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而言,Slack这种中心化通讯平台是一款全新的产品,导致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这款产品。因此从第一天开始,产品培训和市场教育工作便成为Slack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产品正式发布的两周前,Butterfield给团队所有成员发了一个很长的备忘录,在这个备忘录里面,他写得非常清楚:他们不仅仅是要打造一款实用的工具,还要帮助人们去了解这款产品的功能与用途。


3-25-1-3.png


“我们的工作是开发一款真正有用的工具,一款能够让人们的工作更简单、更愉快、更高效的工具。此外,我们还要去了解人们认为自己都需要什么东西,然后再告诉用户Slack能提供的价值是如何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Butterfield这样说道。


上面说的这些从某些程度上说更像是传统的营销方式,但Slack要做的远不止如此。Butterfield继续说道:“我们的定位和其它很多初创公司是不一样的。很多初创公司都想在一个已经被清楚定位的庞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市场上一般都会有众多竞争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并生存下来。而我们和其它初创公司是不一样的,虽然在企业内部沟通领域我们也会面临一些竞争,但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定义和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调整产品,我们还会改变整个市场。”


因此对于Slack 而言,它早期实现增长的方式是通过创造一个之前不存在的市场,而不是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市场,并将自己提供的解决方案兜售给那些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的用户。可以这么说,Slack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快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它销售的是一个创意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款产品。”


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款群聊系统工具的话,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用户为我们的产品买单,毕竟他们用现有的工具也是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将产品定位成一款能够带来组织变革的工具。


Butterfield表示,找到产品与市场想契合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定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全新市场。其实销售创意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值得一提的典型案例包括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它兜售的并不是摩托车,而是自由和独立。还有露露柠檬(Lululemon),它兜售的不是瑜伽服装,而是瑜伽本身。


在探讨Slack早期增长战略时,它的这种兜售创新的想法在中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销售的不仅仅是一款软件产品,而是很多新的理念,包括“能够帮你降低沟通成本”、“零成本知识管理方案”、“快速决策方案”、“所有的团队沟通信息都可以即时搜索、随时随地调取”、以及“让你减少75%的邮件使用量”等创意理念。


3-25-1-4.png


我们销售的是解决人们遇到的信息过载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大家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同时从那些原来看来毫无用处的公司内部资料中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我们销售的是一个更好的组织、更好的团队。这是人们愿意花钱购买的东西。只要我们的产品有助于帮助打造一支更好的团队,我们就是成功的。


如Butterfield之前说的那样,人们购买一款软件是为了解决他们知道自己存在的需求或是完成一项任务。不过正如上面说到的那样,只有不到一半的目标用户群认为他们需要一款内部沟通软件。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销售能提高生产力的软件,帮助人们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并助力打造一个更优秀的组织和团队,这个理念让Slack能够获得很多本来不会为沟通软件买单的潜在用户,从而赢得自己的市场。


2、关注产品细节

3-25-1-5.png


「 生命太短暂,因此不能在短暂的生命里去做平庸的工作,更不能在短暂的生命力开发蹩脚的产品。」


除了上面所说的“销售创意解决方案”外,Slack实现高速增长的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他们对产品细节的关注,竭尽全力开发真正有用的高质量产品。


Slack团队花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确保Slack做到安装简单,用起来愉快,能够与其它各种各样的产品服务相兼容,同时能够做到像电子邮件那样安全可靠。有一些其它功能是只有App和Mac客户端才有。在 2014 年的11月,有将近一半的Slack用户使用的都是Mac客户端,其中55%的用户在一天中既会通过桌面客户端登陆Slack,也会登陆移动App。


一款产品刚推出的时候肯定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而人们都很容易忽视这些小问题,这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不过Butterfield一直提醒自己的团队,推出的产品必须要足够出色、需要接近完美才行。他说道:“对于我们而言,开发一款美观、优雅和用户友好型的软件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的产品在优雅、精致和细节方面提升一点点,这都会为我们加很多分。如果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中出现一点点问题,他们就会放弃使用,因为这会给他们留下这款产品不值得使用的印象。”


Butterfield督促自己的团队以用户的视角去找出产品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细小问题,再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将你自己想象成是第一次使用Slack的真实用户,而且你是被老板逼着下载和使用这款软件的。以用户的视角看待Slack这款软件,将Slack看作是你自己没在上面花过任何精力、自己也并不太感兴趣的市场上的任意一款软件。仔细找Slack上都有哪些问题,将这些问题都找出来,吹毛求疵,以追求完美。”


以这种态度做产品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个用户曾这样描述Slack:“Slack的高质量是很多其它软件所无法比拟的,不管是大公司的软件还是创业公司的软件都是如此。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条超链接复制黏贴到 Slack对话框中的时候,它会自动将链接网页内容的标题和内容片断展现在对话框中,甚至还能显示一张图片。如果链接的内容是一段YouTube 视频,你可以直接在聊天框中点击播放这段视频;如果链接的是一条tweet文,它会自动展现tweet文的全部内容。此外,在Slack上沟通分享的所有内容,你都能进行全文检索。这些体贴的功能让很多公司愿意在上面投入很多的时间和金钱的。”


Slack另一位狂热用户Ashita Achuthan这样说道:“让我们直面现实吧,邮件实在是太笨重了。如果你用邮件和与团队成员间发布内容更新、发布声明或随时签到等,这种体验简直难以忍受。工作过程中,你需要在Wiki、 JIRA、Asana、Trello、Dropbox 等各个平台间来回转换,着实让人抓狂。有了Slack,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需要的时候,你可以在Slack上创建一个频道,将相关信息推送给不同小组里的人。产品设计有新的线框图?没关系,直接将它发布在相关的频道上即可。此外,Slack还可以与Jira和Dropbox等服务进行了集成,直接在Slack上就能处理来自其它平台上的信息。Slack在这些核心功能上表现得堪称完美。”


3、聚焦产品核心功能,并力争将这些功能做到完美

3-25-1-6.png


Gmail之父Paul Buchheit曾这样说过:“如果你的产品是伟大的,那么它就不需要是一款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产品。” Buchheit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你需要将少数几件事情做到最好,而不要想着每一件事都要做得完美。Butterfield在开发Slack的过程中坚持的就是这个理念。


Butterfield 说道:“对于产品质量,我们公司的几个创始人为自己都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们是不会甘心、也不会轻易放弃,我们也不会想着去走捷径,我们只专注于对实现我们的产品远景最为重要的几个关键功能。”


这并不是说Slack的创始人就不关心产品的其它小功能了。他们只是将自己的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完善那几个关键功能上,因为他们认为,如果Slack这几大关键功能做得足够出色,用户是不会太注意到其它欠缺的细小功能的。


关于哪些功能才是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团队就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最后他们将产品的几大核心功能锁定在“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这三大功能上 。


“对于我们究竟需要在哪几个功能上要力争做到完美,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后来我们发现,在开发Slack的过程中其实都是在围绕‘搜索’、‘同步’和‘文件分享’这三个功能展开的。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要想缩小产品的核心关键功能范围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然而当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你的公司管理起来就会容易得多。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你已经遥遥领先其它竞争独守了,因为你在那几个能够真正影响用户的核心功能方面是做得最好的。” 聚焦产品几个核心功能的做法深深影响了Slack的产品开发。


对于搜索功能,当大家阅读过一个文档或是看过一段对话时,他们就不用再担心是否要对其进行备份或是打标签了,因为他们相信,在Slack上,只要他们需要,他们便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搜索来调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对于同步功能,Butterfield表示,他发现其它大部分内部沟通平台的一个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无法实现多平台、多设备兼容。因此Slack便专注于打造一个能在多平台、多设备上兼容并能够同步使用的产品。这样一来,用户在一款设备上没有完成的工作,可以在另一款设备上继续做,所有内容都是实时同步的。


对于文件分享功能,Slack选择专注于开发一个能够快速黏贴图片,或是能够通过简单的拖拽就能分享文件的非常简单直观的用户界面。


上面这三个功能便构成了Slack的核心功能。Slack也凭借这些功能迅速获得了大量早期用户,这些用户中的很多人基本上全天都在使用Slack。


4、重视早期用户


到了2013年3月的时候,Slack的产品基本上已经成型了,Slack团队内部也开始使用它了。不过他们知道,他们还需要了解其它不同用户使用Slack都会是什么反应,所以在2013年5月,他们便开始想办法让身边朋友的一些公司来测试和体验Slack,包括Cozy和Rdio等公司。


就这样,Slack获取了最初的几个公司用户,这让Slack团队可以更好地观察Slack在有不同需求和不同规模的公司使用中表现如何。通过这种方式,Slack解决了产品初期存在的几个问题。


“Rdio这家公司的规模比我们公司要大很多。最开始,Rdio的一个前端开发工程师团队在使用Slack,后来整个工程师团队都开始使用Slack了,再后来,Rdio公司的全体120个员工都在使用Slack。通过观察其他公司使用Slack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来了解Slack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表现。”


2013年前期,Slack主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他们将Slack分享给那些规模更大的公司,观察了解Slack在这些公司的使用情况和表现,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对产品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很快,他们已经准备好将Slack分享给更广泛的用户群了。于是在2013年的8月,Slack 的预览版正式发布了,尽管预览版从本质上来说和beta版差不多,不过Butterfield 不喜欢beta版这个说法,因为在他看来,beta版产品会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


在发布预览版后仅一天时间,Slack就收到了8000个邀请请求。在两周时间内,这个数字就增至15000。因为Slack的联合创始人Betterfield之前曾成功联合创办过Flickr,因此Slack在刚发布的时候就得到了众多知名科技媒体的报道,包括Techcrunch、Readwrite和VentureBeat等等,其中有两家媒体甚至将Slack描述成“邮件杀手”,要知道这时Slack的预览版刚发布没几天时间。对于媒体的报道,很多人都开始转发和分享。根据Butterfield的估计,有80%的人都是通过身边朋友的分享才知道并开始体验Slack的。


这一轮大规模的媒体曝光和用户间的分享传播是Slack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多的邀请请求的重要原因。Slack的预览版只持续了6个月的时间,即从2013年8月到2014年2月。Slack开始对最初的一批用户使用Slack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改善Slack的使用体验。


5、充分利用用户反馈

3-25-1-7.png


用心聆听用户反馈、从用户反馈中学习、回复用户反馈,这对于Slack团队来说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么做不仅可以提供用户满意度,同时还有助于为产品开发提供借鉴。Slack 每个月都会在处理Zendesk上的约 8000个用户求助信息,同时还要回复10000用户的推文反馈。这其实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作量,从这可以看出,Slack团队对用户反馈是极其重视的。


如果团队成员从用户反馈中获得一些非常新鲜的好主意,大家就会在Slack上创建一个频道对用户反馈的功能想法进行讨论。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Slack发展初期,Slack是将用户视为测试者的,对于那些重度使用Slack的用户,他们会尤其的重视。一旦这些用户反馈产品出现问题时,Slack便会优先立即处理解决这些问题。


在刚发布的时候,Slack有三位员工是专门负责用户体验的,他们既要负责产品质量控制,也要负责客服工作,对于用户反馈的任何问题bug,他们都要负责将问题反馈给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及时修复。目前,Slack 的客户支持团队的人数已经有18 人了,其中有 6 个人专门负责全天不间断地盯着和处理用户在Twitter上的反馈。


6、自下而上的口碑传播

3-25-1-8.png


2014年10月,Butterfield将Slack早期增长的用户中的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用户的口口相传。“Slack的早期增长情况令人难以置信,几乎所有的增长都来源于用户间的口口相传。当时Slack 团队只有一位负责营销推广人员。”


使用Slack的公司,他们的使用情况通常是这样的:一开始公司里的一个团队开始使用Slack,觉得非常不错,就慢慢推荐和扩散至公司里的其他部门和团队,就这样从一个团队扩散至另一个团队, 最后公司所有人员都开始使用Slack交流工作。


很多时候,你根本不可能让一个大公司从使用一款软件转换到使用另一款软件,例如从SAP转为WordDay,即使这样做能为他们节省一点资金也非常难,因为这个决策涉及到数十万美元的资金开销,而这个预算决策是需要从上而下制定的,非常麻烦。


相比之下,普通用户使用Slack平均每天花费只有22美分,这是很小的一笔钱,如果你使用信用卡自动扣款的话,你甚至觉察不到这笔花费的存在。所以公司里的某些员工一开始会自己掏钱购买这项服务,然后通过口口相传,最后全公司都用上Slack了。


7、免费增值服务模式(Freemium)

3-25-1-9.png


和Evernote和Dropbox等其它SaaS公司一样,Slack采用的也是免费增值的服务模式。到了在2014 年的11月,那些一开始免费使用Slack的用户中,超过73,000的用户选择使用Slack的付费增值服务,其中一个付费服务是完整的信息档案。


这么做的益处其实不难看出:当人们在Slack交流沟通的工作内容越多,你就越需要在所有交流内容中进行搜索,找到你需要的内容。而每天只需花22 美分就能为你提供这个功能,你想拒绝都难。


在2014 年的11月份,Slack 的商业首席主管Josh Pritchard曾表示:在不计入新的销售的情况下,Slack的月付费订购营收增长率为高达8%。这对于一个发布只有 7 个月的 SaaS产品而言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绩。


到了2015 年的2月,Slack 的付费用户数量已增至135000,平均每隔11天,公司营收就增加100 万。公司2014年的营收额为1200万美元。在 2014 年的11月,Slack的付费用户转化率高达30%,这在目前的企业级市场中应该算是最高的。


8、产品容易上手

Slack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它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容易上手 。相比之下,其它很多群组聊天和协作类的工具服务要么存在过度设计的问题,要么是设计非常得非常差劲,而Slack 则在这两者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Slack的用户界面非常简洁,它是重点围绕频道和一对一通讯展开的。聊天可以实时同步聊天发生,也可以不同步。


Slack 的注册流程也非常直接简单:一名新用户在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后,就能收到一条连接,点击链接后会进入简单的注册表单页面。在这个页面,Slack便会鼓动用户添加团队成员,这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鼓励用户将其它应用集合到Slack里。


在 Slack上创建了大约50万个团队中,有6万多个团队都在非常活跃地使用Slack,平均每个团队有 8 到 9 名成员,这也意味着每天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 50万人。Slack的日活用户数要多于在Slack上创建的团队数量,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很多用户,不过那些使用Slack的用户的粘性都非常强。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使用了Slack的用户粘性如此之强呢?


9、Slack的魔法数字

3-25-1-11.png


First Round曾发文表示,尽管对于活跃和流程都有相关的行业标准指标,不过最后只有你自己能够确定你公司的魔法数据指标是什么。这个魔法数据能够反应出谁在真正使用你的产品,以及你是如何让他们一直使用自己的产品的。


例如,Twitter的魔法数字是 30,意思是说只要一个用户在Twitter上关注了 30 个人,那么这个用户今后将会一直使用Twitter。Facebook的魔法数字是10,意思是说如果一个用户在一个星期里在Facebook上添加10位好友,那么他以后基本上就会在Facebook上一直活跃了。


魔法数字对于Slack而言也非常重要。你需要弄清楚,对于你的产品而言,留存率、活跃度都意味着什么。对于不同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产品属性不一样,用户人群也不一样。最后事实证明,Slack的魔法数字是200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用户在Slack上发的信息数量达到2000条,那么他很有可能会一直使用这款产品,最终会选择使用付费服务。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团队的人数是 50 人左右,那么意味着用户持续使用 Slack 10 个小时,那么他就能成为Slack的忠实用户了;而如果这个团队人数是 10 人,那么意味着他必须使用Slack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忠实用户。只要人们在Slack上发送的信息数量超过2000 条,这些中的的93%今后便会一直使用Slack。


既然Slack的这个2000的魔法数字已经确定了,那么Slack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去想方设法地诱导用户,尽快让他们在Slack上发送的信息量达到这个魔法数字。


彩蛋:从心理学层面分析Slack是如何让用户上瘾的

3-25-1-12.png


Slack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和如此强的用户粘性,这背后都是都是用户心理学在起作用。Slack 能快速让用户形成一种习惯的出众能力正是 Slack 这款产品拥有如此高的用户忠诚度和活跃度的关键所在。Slack 能让用户循环往复使用自己的产品,这个循环就是 “瘾”。


要想用户对产品上瘾,需要四个步骤:触发器、行动、奖励、投入。这四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等用户走完这四个步骤后,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习惯的形成。


Slack 团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让用户从无到有形成一个全新的习惯要比用一个新习惯替代一个已经存在的习惯要难得多。Slack 也不打算彻底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它要做的是要让用户现有的行为习惯变得更加简单、更加高效。


Slack 也满足了要形成一个新习惯所必须具备的注重要的先决条件:关键行为频繁发生。Slack 发现,用户平均每天发送的信息条数达 40 条,而一个重度用户每天发送的信息条数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之多。


1、触发器让用户采取行动


用户全天都会在自己的各种设备上将开着Slack,这样一旦收到通知,用户就会打开应用。Slack 已经成为一种让大家告诉自己的同事“我现在正在工作状态”、“我现在有空”的一种方式。Slack 团队一直专注于让用户在产品移动端的使用体验更好。一位名为 James Gill 的 Slack 用户这样说道:“有了 Slack,我才发现自己现在在手机上能做的工作和了解的工作动态原来这么多,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就像上面说过的,为了让用户能更频繁得打开 Slack,Slack 会给用户推送很多通知。但推送这么多通知会不会让用户受不了呢?这不会和 Slack 自己的 slogan “Be less Busy” 相悖吗?


Slack 团队实际工作情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一个团队在工作中通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所有这些工具都是通过邮件的方式推送通知的。然而这么多的通知和提醒邮件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在仔细研究了这些往返发送的通知邮件的内在关系后,Slack 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法:Slack 为团队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中心化平台,所有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所发出的通知都整合在自己的平台。


这样一来,你就免受了 Slack 之外的应用通知的干扰,Slack 推送的每一条提醒通知都是和工作具体相关的,这样一来,Slack 去除了所有没有价值的通知提醒,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通知都放在一个地方,让用户工作中不被无关的通知干扰。


2、行动与奖励


通过只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触发器,让用户更方便地在不同设备上进行回复,Slack 借此增加了用户进行这一关键操作的可能性:打开应用。


让用户使用上瘾的下一步就是 “奖励”。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其他人排除在外,也不像错过与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和很多其他社交媒体的应用和网站类似,Slack 会给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奖励,这种奖励可能是来自同事的肯定、也可能是一些有趣的信息奖励,这些奖励是不定时、间歇性给出的。而这种间歇性的奖励正在各种能让用户形成新习惯的应用和产品的共同之处,这会不断刺激用户一直使用一款产品。


3、在 Slack 上进行投入


让用户对产品上瘾的最后一步就是对 Slack 的投入。为了让 Slack 的实用性更强,用户在 Slack 上已经投入了很多,也已经将自己的很多工作都都搬了上来,这也增加了未来继续使用这款产品的可能性。


用户投入到 Slack 中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邀请同事也加入进来

  • 发送信息(这些信息都将成为可搜索的信息档案)

  • 将外部其它工具整合进来

  • 付费使用服务


Slack 很清楚用户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产品中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企业级工具往往是在免费试用阶段提供非常有限的功能,给付费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功能。


Slack 的做法不同,它从一开始就没有在用户能使用的功能上进行限制,尽可能地让 Slack 这款产品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让所有用户都能使用 Slack 的完整功能,不管是付费用户还是免费用户都是如此。Slack 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用户更加依赖 Slack,让用户使用 Slack 成为一种习惯,让 Slack 成为工作中的必备工具。


Slack 的免费版和付费版的唯一区别就是能搜索的信息数量以及可供使用的外部工具的数量不同。等公司有大量搜索信息的需求,或是公司想在 Slack 使用很多外部工具后,这时公司的团队使用 Slack 已经上瘾了,这时想不付费都不行。


要想让产品成为用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成为一种习惯,这些产品都会尽可能让用户更方便地在产品上进行投入。对于很多提供免费增值服务的工作而言,想要最初的免费用户转化成为付费用户并不容易。


不过 Slack 找到并克服了能让用户不愿付费的障碍。Slack 的方法是,在找付费用户时,要找那些重度活跃用户,忽视不活跃的账户,不要在他们身上花太多时间,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活跃用户上。


Slack 尽自己最大努力将用户从新用户变为 “上瘾” 的重度用户的过程尽可能迅速、流畅。它通过触发器促使用户不断打开查看应用,并间歇性得给用户即时的社会化信息作为奖励,如同事对自己的认可和有趣的信息,让用户不断将自己的时间、工作内容、人脉、精力和金钱等都投入到自己的产品上。


注:本文作者欧开磊


    本文作者:牛透社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牛透社
    牛透社
    媒体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1199篇

    文章总数

    1175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