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标签、知识地图、业务专题,企业知识管理中的Taxonomy与Folksonomy
-
2017-10-18
王宝明
公司采购了一套业界领先的知识管理产品,要推广上线,知识库、博客、问答等功能的分类如何配置?
我们公司的组织架构是矩阵式的,有产品维度、技术维度、业务维度……这么多的维度如何分类,如何展示?
知识地图、岗位地图、知识专题、业务专题,这些都是什么,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分类、属性、标签……这些概念又是什么,如何与线下的实际业务相结合?
专家有专家的想法,普通员工有普通员工的视角,这两者,如何才能统一满足?
我们公司的业务是动态发展的,差不多8个月就会有大的变化,知识管理平台的分类如何快速支持?
……
如果你也是一位知识管理的老司机,相信上面的问题你都遇到过。企业端业务与消费端业务相比较,业务的复杂性、小众性高的多。做为企业的知识管理者,要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首先就得处理好业务分类的问题。
1.核心概念:专家分类法与大众分类法
Taxonomy:专家分类法,我们所知的世间万物的分类学,都是专家来分的。所以,一般在企业内指专家分类法。
Folksonomy:大众分类法,Folks+Taxonomy,一群人、一伙人的分类法。指的是大众群体行为的分类法。
企业是强的商业执行体,在企业的体系中自上而下的体系结构是保证企业良好运转的基础。自上而下的力量很强大,企业内的知识分类一般会是自上而下的专家分类。
然而,随着信息的爆炸,互联网+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企业更新迭代的周期变短,企业的业务快速变化,造成了几乎不可能有真正的「专家」来全面把握企业的知识分类。
结合互联网基因的知识管理平台。自下而上员工的能力得以传递,用大众的能力来促进企业知识分类的更新迭代变成可能。
企业的知识分类要打破传统的只有专家分类的方式,要更多的引入大众分类法,让员工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分类是最贴合公司当下业务的,分类是最能被员工应用的。
2.应用场景:企业内的知识分类应以专家主导,给员工创造可能,实时动态调整
企业的知识分类,是企业内知识管理的基础。有此分类,员工才可以更好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业务知识,也可以在创造知识时就把知识放在应该所在的位置。
梳理企业的知识分类,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需要有计划性的执行。
以某Z公司为例,在实施知识管理平台的同时,同步启动公司内知识梳理项目。
此项目组由三部分人员组成:
1)知识管理:公司的知识管理人员,把控分类梳理的进度以及分类梳理的可执行性;
2)公司专家:各业务单元的专家,负责梳理各自业务的知识业务分类;
3)产品顾问:从产品的角度思考,梳理后的分类落地性。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知识分类实施与更新的五点关键策略:
第一点,专家分类:成立知识分类梳理项目组,输出最基础的分类;
第二点,产品体现:实施分类上线,通过开放标签的功能,给普通员工提供知识标签的功能;
第三点,大众分类:每个季度审视知识标签,根据标签的被使用频率,反向迭代更新已有的分类;
第四点,自上而下:根据公司自上而下的业务导向,输出知识地图、业务专题等;
第五点,自下而上:挖掘、分析员工的大众化知识需求,策划知识地图、业务专题等。
通过这五点策略,做到了专家与员工的深度参与,也做到了知识分类的实时更新。
与此,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
1)知识分类:需要以专家为主来创建基础,后续根据员工的标签创造、分类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属性也同理;
2)知识标签:是员工参与创造的关键,所以要在所有创造内容的地方提供标签功能,知识管理人员也要实时的分析标签的使用情况;
3)知识地图:按知识、按角色、按业务展示知识的一种方式,在运营的过程中策划,传统的知识地图更多的是路径地图;
4)业务专题:知识地图的升级版,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更加立体的展示知识与业务,动态的需求动态的展示。
3.重点小结
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做好分类,除了要发挥专家的能力,更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标签等方式降低员工参与的门槛。
知识分类也应该是实施动态调整的,而非一成不变的。
因为天生具有强大的友好性、可视性,所以知识的分类应该注重业务专题的建设。
-
本文作者:王宝明
本文来源:牛透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