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这四种能力的企业专家,才有可能搭上知识经济这趟列车

    2017-10-09 王宝明 lv Created with Sketch.

截止到目前为止,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获得了91632个订阅,经济回报:91632*199=18234768,不用数了,约等于1800多万。(2017年4月17日)


为这9万多客户(付费的用户可以称之为客户)刘润需要交付的产品是,2016年9月25日到2017年的9月25日的全年52周内,每周一到周五,每天5分钟,讲解一个商业概念。


当下已经是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一切行为最怕一个字,那就是「算」。个人也好,企业也罢,挣不挣钱,有没有价值,一算便知。


1800多万,还未交付,钱已入帐,并且订阅数还在持续增长,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边际效应极大。


一算,这利润超过了众多的小公司,市场上以专家为核心的咨询工作室更是无法与此相比。更可怕的是,未来头部的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刘润将汲取这个领域更多的利润。就如同苹果公司就占了手机市场上91%的利润。


有一些专家朋友,看到这个事实后,很不服气,我比刘润牛:有XXX牛B的大企业经验,有XXX年牛B的从业经验,还有XXX本专业的书籍,还有XXX场高大上的会议演讲……总之,我比他牛,我只要想干,一定会比刘润强。


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深入分析刘润一类的知识型IP,发现都具有如下几种能力:


101222.jpg


一、系统化输出的能力


能干、能说、能写其实是三件事情,三种能力。


  1. 能干的人也就是当今所流行的工匠精神,一般都会成为企业内的专家。回头看看,在你身边一定会有一大批的能干活的人,在一个领域浸淫多年,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2. 能干又能说的人变成了专家型的领导者,因为能干,所以有业绩有经验。因为能说,所以受到关注,因为受到关注,所以又能获得大量的资源。这类的人,一定会成为专家型的领导者,带团队干。


  3. 能干、能说还能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系统化输出,写成书籍。这样的人创业了,自己成立了咨询公司或者工作室,游走于企业之前,看起来比在企业内工作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但其实不然,商业社会有商业社会的竞争法则,从专家到公司其实要很大的转变才行。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众多的以一个专家为核心的咨询工作室,不会太小,但大也大不到哪。


对号入座,有多少专家是属于第3点呢?有多少专家经营公司多年还是没有把个人能力转化为公司能力呢?(专业和商业其实是两件事情,再写文章来分析)


只有能干、能说、还能写的专家才有可能搭上知识经济的列车。


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IP为基础的,成为IP是专家的必经之路。专家与IP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PAPI酱、凯叔、罗胖、刘润、薛兆丰……这些都是IP。


专家与IP最大的区别在于,IP需要个性化的表达。何为个性化的表达 ?个性化表达一是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二是个性化表达使得IP具有了标志性的可识别性的标签。


个性化表达的首要基础是要识别分析核心用户是谁?


示例:凯叔的核心用户是2到7岁的小朋友,凯叔的个性化标签是:讲故事。如果你没有听过,我强烈建议你也听一听,我第一次陪我家宝宝听凯叔讲故事时就受到了震惊,小时候没有这条件家里人也没有给我讲过故事。凯叔在用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语调讲故事,震惊了我,更吸引了小朋友。(我比较少见多怪)


示例:我也在朋友圈中分享过刘润的文章,一些专家朋友会嗤之以鼻,这不就是经典的管理学XXX理论吗?嗯,刘润讲的就是传统的普及性的管理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受众、或者说订阅用户,更准确点是《5分钟商学院》付费的客户角度去思考。订阅5分钟的客户并非企业管理的专家或者大牛,也不是科技企业的大BOSS,更多的是管理新手。


因此,每天先讲一个概念,再讲基于此概念的应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听了就可以直接用。并且采用故事与案例的方式,不仅仅有意思,更关键让客户能听得懂。


请思考:你的客户是谁?针对你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个性化表达方式?


101223.jpg


三、媒体化传播的能力


有几个专业能力很强的专家,也开始基于新媒体自我塑造与自我传播。公众号我也关注了,喜马拉雅我也收听了。但(最怕的就是但字),每次打开推送的文章或者是点开更新的FM,我第一时间就是找关闭按钮。


为什么?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是不是把酒放在巷子口上就到位了?当然不是,专家开了微信公众号,这只是第一步,搭建起了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基于渠道还需要做「友好化」的表达。


何为友好化的表达,互联网普及了「用户体验」这个词。专家内容的传播也需要讲究用户体验,也就是友好化。


为什么当今流行的知识变现是音频方式?为什么罗胖从之前的视频转化为音频?为什么刘润每天的知识分享中都是由概念、运用、小结三部分组成,并且每一篇都会配一幅漫画图?为什么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每次都会留有课后作业?……


媒体化传播的基础是内容本身得具体媒体化的属性。在传统的媒体中,我们看到的一篇文章都会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排版等多重工序,我们看到的每一秒电视节目背后也会有我们所看不到的众多专业投入。


企业专家要真正实现知识变现,不是把你书上的内容Copy到公众号就完事,更不是打开手机随便录几句自认为是金句的语音就可以发成FM。不是,不是,真不是!(重要的事情得说三遍)


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益于用户接收的方式来创造内容,通过用户习惯的途径来抵达用户。当然,这背后需要团队的能力,而非专家一个人可以搞定的。


四、商业化运作的能力


知识经济或者说是知识变现目前还处于大航海时代,整体还在处于开荒的阶段。在此阶段,优先被满足的是普适性的知识。凯叔讲故事、关系攻略、前哨等都属于此类。


企业专家应该着眼于专业化垂直领域的知识,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知识供应链的支撑,知识供应链需要商业化的运作


普适性的知识是低个性化高复杂度的,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每一课都具有高复杂度的知识,但适合于所有的订阅用户,不具有个性化。

但企业领域的知识一定是高个性化与高复杂度的,企业内的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解决,决定了个性化。企业内的任何业务都是知识的组合体,具有复杂性。


高个性高复杂度的知识就不是看看书、听听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因此企业领域的知识满足需要经过:专而精的知识导入、短平快的企业培训、小而美的敏捷咨询、针对性的落地实施等价值链环节,我称之为知识供应链。


在这条知识供应链上,需要各商业化的公司一起来协同完成。做过企业业务的人都明白,培训、咨询、实施对于商业公司的能力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一个专家为中心,带两个助理就可以解决培训的事情,但咨询就需要有一批能力梯队的专家,实施更需要一大批专业的团队人员才能搞定。


企业领域,5分钟类的知识只是自我价值的传播切入点,真正的商业还需要后续的知识供应链来满足与支撑。因此需要公司商业化的能力为基础。


划个重点


系统化专业输出是专家的能力保障,个性化表达是要讲客户听懂的话,媒体化传播是面向客户的友好界面,商业化运作是专家IP的价值长效落地方式。


专家与IP是两个物种,知识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两个时代。要搭上这趟列车,除了知识头脑还得有商业模式的意识。


    本文作者:王宝明 本文来源:牛透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牛透社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牛透社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
  • 王宝明
    个人认证
    lv Created with Sketch.
  • 31篇

    文章总数

    22.35万

    文章总浏览数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